產品分類
最新文章
- 3-酰胺基-1,2,4-苯并三嗪類在制備腫瘤增敏劑中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 一種潔面潤膚產品及其制造方法
- 一種人體穴位定位彈性尺的制作方法
- 新型外科吊塔的制作方法
- 用于扁平形食用品的給出裝置的制作方法
- 強力維c銀翹片的薄膜包衣工藝的制作方法
- 新生兒無創(chuàng)心電圖胸導聯(lián)電極固定裝置制造方法
- 可顯影的生物可降解編織體及輸送裝置的制作方法
- 一種葡萄糖酸鈣鋅膠囊的制作方法
- 用以回收的針尖分離器的制作方法
- 右旋布洛芬緩釋片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 多功能胃腸理療裝置制造方法
- 肩關節(jié)鏡手術防水護單的制作方法
- 靜脈配藥裝置制造方法
- 一種動物血液復合型抗凝劑的制作方法
- 一種帶有旋轉定位機構的萬向擺鋸的制作方法
- 耐臟減壓的手臂繃帶的制作方法
- 一種治療痤瘡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 一種心胸外科手術專用床的制作方法
- 一種公共廁所自動消毒裝置制造方法
一種治療白駁風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白駁風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中藥領域,具體地說是ー種治療白駁風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白駁風又稱白瘢風,白駁風的提法更多的是在中醫(yī)中,它是ー種原發(fā)性的、局限性或泛發(fā)性的皮膚色素脫失癥。根據由田再新主任編寫的白駁風書中介紹,白癜風是由于皮膚局部色素障礙,皮膚和貓囊的黑素細胞內酪氨酸酶系統(tǒng)的功能減退,使表皮明顯缺少黑色素細胞,致使皮膚色素脫失而致。白駁風是一種常見的多發(fā)性皮膚病,發(fā)病率為1% 洲。 膚色越深,發(fā)病率越高。男女發(fā)病情況相當,好發(fā)于青少年,約一半以上的病人在20歲以前發(fā)病。近年來,白癜風的發(fā)病率有上升趨勢,發(fā)病年齢也在提前。目前化學藥物療法是用某種化學物質內服或注射,通常有免疫制劑和轉移因子以及激素類藥物,但是這種療法對人體機能損害大,并且易復發(fā)。正是因為西醫(yī)療法有這些局限和毒副作用,人們才逐漸想到能否利用中草藥治療白癜風。最好的藥物就是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而定,目前白癜風仍是醫(yī)學難題,還沒有一種特效性的治療方法、能使所有患者獲得治愈。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使用中國傳統(tǒng)的中草藥為原料,并通過臨床試驗反復驗證配置而成的,符合傳統(tǒng)中醫(yī)學的理論。秉著以ロ服中藥為本進行全面的綜合治療,其中藥配方避免了西醫(yī)療法單向作用的副反應,講究整體調節(jié),雖然白癜風可能發(fā)生在局部,但是與整體有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整體狀態(tài)如何,對局部病變影響極大,調整好全身狀態(tài),對治療局部病變極為重要,正因為這樣,本發(fā)明的中藥治療白駁風,既強調以毒攻毒,又同時主張攻補兼施,這樣可以保證了療效,達到標本兼治,愈后不易復發(fā)。一種治療白駁風的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配伍而成
蜂花粉40-60份、鹿角粉40-60份、白鮮皮40-60份、半邊蓮40-60份、鉛丹40-60份、 補骨脂30-50份、白芷30-50份、土銀花葉30-50份、雷公根30-50份、白蒺藜30-50份、黑芝麻20-40份、藁本20-40份、牡丹皮20-40份、密陀僧20-40份、五倍子20-40份、苦瓜10-30 份、檸檬10-30份、桑椹10-30份、山豆根10-30份、何首烏10-30份; 制備方法
(1)按配方比例將蜂花粉、鹿角粉、鉛丹、黑芝麻粉碎至300-400目細粉備用;
(2)按配方比例將白鮮皮、半邊蓮、補骨脂、白芷、土銀花葉、雷公根、白蒺藜、藁本、牡丹皮、密陀僧、五倍子、苦瓜、檸檬、桑椹、山豆根、何首烏按常規(guī)提取、分離、干燥、粉碎至 300-400目細粉;
(3)按配方比例將兩次細粉混合均勻,置于高溫下消毒,分裝即得成品; 用法與用量
內服藥口服每日兩次,每次兩粒,每粒含藥15克,30日為ー個療程。
一種治療白駁風的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配伍而成
蜂花粉45-55份、鹿角粉45-55份、白鮮皮45-55份、半邊蓮45-55份、鉛丹45-55份、 補骨脂35-45份、白芷35-45份、土銀花葉35-45份、雷公根35-45份、白蒺藜35-45份、黑芝麻25-35份、藁本25-35份、牡丹皮25-35份、密陀僧25-35份、五倍子25-35份、苦瓜15-25 份、檸檬15-25份、桑椹15-25份、山豆根15-25份、何首烏15-25份; 一種治療白駁風的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配伍而成 蜂花粉50份、鹿角粉50份、白鮮皮50份、半邊蓮50份、鉛丹50份、補骨脂40份、白芷 40份、土銀花葉40份、雷公根40份、白蒺藜40份、黑芝麻30份、藁本30份、牡丹皮30份、 密陀僧30份、五倍子30份、苦瓜20份、檸檬20份、桑椹20份、山豆根20份、何首烏20份。本發(fā)明涉及中藥藥理及藥性
蜂花粉抗前列腺增生、抗炎抗缺氧、增強免疫調節(jié)、抗衰老、降血脂及美容養(yǎng)顏等。① 增強人體綜合免疫功能蜂花粉多糖能激活巨噬細胞的吞噬活動,提高人體抗病能力。②防衰老、美容作用蜂花粉屬營養(yǎng)性的美容化妝品,花粉中的VE、超氧化歧化酶(SOD)、硒等成分能滋潤營養(yǎng)肌膚,恢復皮膚的彈性和光潔?;ǚ壑械募〈伎墒拱装l(fā)變黒,脫發(fā)漸生,保持頭發(fā)烏黑亮麗。③防治腦心血管疾病花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能有效清除血管壁上脂肪的沉積,從而起軟化血管和降血脂的作用。④防治前列腺疾病花粉是前列腺炎的克星,以油菜花粉、蕎麥花粉效果最佳。我國治前列腺疾病的有效藥物-前列康就是以花粉為原料的。 ⑤減肥服用蜂花粉可以吸收足夠的營養(yǎng),造成飽食感。同吋,花粉中的卵磷脂可燃燒過剩的脂肪,達到減肥的目的。⑥調節(jié)腸胃功能花粉有許多殺菌成分,能殺滅大腸桿菌等,井能防治便秘。⑦保肝護肝花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同樣可防止脂肪在肝上的沉積。⑧調節(jié)神經系統(tǒng),促進睡眠。⑨輔助治療其他疾病花粉對貧血、糖尿病、改善記憶力、更年期障礙等有較好效果。⑩輔助治療前列腺疾病可調節(jié)男性內分泌,恢復膀胱尿道平滑肌功能。鹿角粉
性味味威,性溫。功能主治行血、消腫、益腎。瘡湯腫毒、瘀血作痛,虛勞內傷、腰脊疼痛。白鮮皮
性味歸經苦寒,入脾,胃經。功用清熱解毒、祛風除濕。用于濕熱瘡毒、風疹、疥癬、皮膚抓癢、濕痹、黃疸等癥。半邊蓮辛、淡、涼。歸肝、胃、腎、小腸經。藥效敗毒抗癌、利水清熱、療瘡消腫。 鉛丹
性味歸經味辛、微咸、微濯,入心、脾、肝經;
功效解毒,生肌,墜痰鎮(zhèn)驚。治癰疽、潰瘍,金瘡出血,ロ瘡,目翳,湯火灼傷,驚癎癲狂,瘧疾,痢疾,吐逆反胃。補骨脂
性味歸經味辛、苦,性溫;入腎、脾經。功效補腎助陽、固精縮尿、溫脾止瀉、腎虛冷瀉、遺尿、滑精、小便頻數、陽痿、腰膝冷痛、虛寒喘嗽,外用治白癜風、牛皮癬、斑禿等。白芷
性味辛,溫入肺、脾、胃經;
功效治頭痛,眉棱骨痛,齒痛,寒濕腹痛,皮膚瘙癢,疥癬。土銀花葉
性味歸經甘、寒,入肺、脾二經;
主治清熱解毒;治癰瘡、疔毒、麻痘疹毒、疳瘡、痢疾、皮膚病、血熱。雷公根
性味苦、辛,涼;有大毒。功能主治祛風,解毒,殺蟲。外用治風濕性關節(jié)炎,皮膚發(fā)癢,殺蛆蟲、孑孓,滅釘 fe,毒鼠。白蒺藜
性味歸經苦、辛;入肝經。功用平肝解郁,祛風明目,用于肝陽眩暈頭痛,肝郁脅痛,風熱頭痛,目赤腫痛, 皮膚瘙癢等癥。黑芝麻性味平、味甘。功效補肝腎,益精血,潤腸燥;用于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須發(fā)早白、病后脫發(fā)、腸燥便秘。藁本
性味辛,溫;歸膀胱經。功能主治主治風寒頭痛,頭風偏痛,目昏鼻塞,齒痛牙宣,風濕痹痛,寒濕腹痛泄瀉,風癢疥癬,婦人陰寒疝瘕?!度杖A子本草》"治病疾,并皮膚疵軒、酒齄、粉刺?!熬哂徐铒L散寒,除濕止痛的功效。牡丹皮
牡丹不僅有觀賞價值,而且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將牡丹的根加工制成“丹皮”,是名貴的中草藥。其性微寒,味辛,無毒,入心、肝、腎三經,有散瘀血、清血、和血、止痛、通經之作用,還有降低血壓、抗菌消炎之功效,久服可益身延壽。養(yǎng)血和肝,散郁祛瘀、適用于面部黃褐斑,皮膚衰老,常飲氣血活肺,容顏紅潤,改善月經失調,痛經,止虛汗,盜汗。密陀僧
性味歸經性咸、辛、平、有毒;入肝、脾經。功效消腫、殺蟲、收斂防腐、墜痰鎮(zhèn)驚、經試驗對多種致病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能收縮粘膜及潰瘍處的血管,使分泌減少,并有消炎的防止感染等作用。五倍子
性味歸經酸、澀,寒,歸肺、大腸、腎經;
功能主治斂肺降火,澀腸止瀉,斂汗止血,收濕斂瘡。用于肺虛久咳,肺熱痰嗽,久瀉久痢,盜汗,消渴,便血痔血,外傷出血,癰腫瘡毒,皮膚濕爛??喙?br>
性味歸經苦,寒。歸脾、胃、心、肝經。功效清熱祛心火,解毒,明目,補氣益精,止渴消暑,治癰。檸檬味酸甘、性平,入肝、胃經。有化痰止咳,生律,健脾的功效;主治支氣管炎、百日咳、維生素C缺乏癥、中暑煩渴、食欲不振、懷孕婦女胃氣不和、納減、噫氣等。桑椹
性味甘,微寒;歸心、肝、腎經。功能主治治肝腎陰虧,捎揭,便秘,目暗,耳鳴,原瘍,關節(jié)不利。它有改善皮膚 (包括頭皮)血液供應,營養(yǎng)肌膚、使皮膚白嫩及烏發(fā)等作用,井能延緩衰老。桑椹是中老年人健體美顔、抗衰老的佳果與良藥。常食桑椹可以明目,緩解眼睛疲勞干澀的癥狀。桑椹具有免疫促進作用。桑椹對脾臟有增重作用,對溶血性反應有增強作用,可防止人體動脈硬化、骨骼關節(jié)硬化,促進新陳代謝;桑椹可以促進血紅細胞的生長,防止白細胞減少,并對治療糖尿病、貧血、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神經衰弱等病癥具有輔助療效。桑椹具有生津止渴、促進消化、幫助排便等作用,適量食用能促進胃液分泌,刺激腸蠕動及解除燥熱。中醫(yī)認為,桑椹性味甘寒,具有補肝益腎、生津潤腸、烏發(fā)明目等功效。山豆ネ艮
性味歸經苦,寒。入心、肺、大腸三經;
功用清火,解毒,消腫,止痛。功能主治治喉癰,喉風,喉痹,牙齦腫痛,喘滿熱咳,黃疸,下痢,痔疾,熱腫,禿瘡,疥癬,蛇、蟲、犬咬傷。何首烏
性味歸經苦、甘、澀,溫,歸肝、心、腎經。功能主治解毒,消癰,潤腸通便。用于瘰癘瘡癰,風疹瘙癢,腸燥便秘;高血脂,對神經衰弱、白發(fā)、脫發(fā)、貧血等病癥有治療作用,因此,可延緩衰老、強身健體、保健心臟。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配方
蜂花粉40g、鹿角粉40g、白鮮皮40g、半邊蓮40g、鉛丹40g、補骨脂30g、白芷30g、 土銀花葉30g、雷公根30g、白蒺藜30g、黑芝麻20g、藁本20g、牡丹皮20g、密陀僧20g、五倍子20g、苦瓜10g、檸檬10g、桑椹10g、山豆根10g、何首烏IOg ; 制備方法
(1)按配方比例將蜂花粉、鹿角粉、鉛丹、黑芝麻粉碎至300-400目細粉備用;
(2)按配方比例將白鮮皮、半邊蓮、補骨脂、白芷、土銀花葉、雷公根、白蒺藜、藁本、牡丹皮、密陀僧、五倍子、苦瓜、檸檬、桑椹、山豆根、何首烏按常規(guī)提取、分離、干燥、粉碎至 300-400目細粉;
(3)按配方比例將兩次細粉混合均勻,置于高溫下消毒,分裝即得成品; 用法與用量
ロ服每日兩次,每次兩粒,每粒含藥15克,30日為ー個療程。實施例2,配方
蜂花粉45g、鹿角粉45g、白鮮皮45g、半邊蓮45g、鉛丹45g、補骨脂35g、白芷35g、土銀花葉35g、雷公根35g、白蒺藜35g、黑芝麻25g、藁本25g、牡丹皮25g、密陀僧25g、五倍子 25g、苦瓜15g、檸檬15g、桑椹15g、山豆根15g、何首烏15g ; 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實施例3,配方
蜂花粉50g、鹿角粉50g、白鮮皮50g、半邊蓮50g、鉛丹50g、補骨脂40g、白芷40g、土銀花葉40g、雷公根40g、白蒺藜40g、黑芝麻30g、藁本30g、牡丹皮30g、密陀僧30g、五倍子 30g、苦瓜20g、檸檬20g、桑椹20g、山豆根20g、何首烏20g。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實施例4,配方
蜂花粉55g、鹿角粉55g、白鮮皮55g、半邊蓮55g、鉛丹55g、補骨脂45g、白芷45g、土銀花葉45g、雷公根45g、白蒺藜45g、黑芝麻35g、藁本35g、牡丹皮35g、密陀僧35g、五倍子 35g、苦瓜25g、檸檬25g、桑椹25g、山豆根25g、何首烏25g ; 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實施例5,配方
蜂花粉60g、鹿角粉60g、白鮮皮60g、半邊蓮60g、鉛丹60g、補骨脂50g、白芷50g、 土銀花葉50g、雷公根50g、白蒺藜50g、黑芝麻40g、藁本40g、牡丹皮40g、密陀僧40g、五倍子40g、苦瓜30g、檸檬30g、桑椹30g、山豆根30g、何首烏30g ; 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治療效果及療效
本發(fā)明屬于純中藥制劑藥物,在活血理氣的基礎上,調節(jié)內分泌,養(yǎng)陰清肺,補腎助陽, 宣散風熱,清熱解毒,最后促進新陳代謝,調整好全身狀態(tài)繼而使患者得到康復。白駁風與精神狀況關系也是密切相關,人在緊張、壓抑之下可引起內分泌紊亂,植物神經紊亂,導致機體免疫機制降低,局部循環(huán)不暢而發(fā)病。所以,得病后不應整天沉悶、緊張、壓抑憂思、悲傷,而應積極配合醫(yī)生,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氣血平和,笑對人生,這樣才能對疾病的恢復有幫助。通過對數百例患者用藥后的臨床觀察,本發(fā)明藥物治愈率高達97%以上。其中男性病例100例,女性病例100例,年齡最大81歲,年齡最小10歲,病程最長十五年,最短8 個月。通過對患者跟蹤觀察分析研究總結,97%以上的患者認為此藥具有獨特療效。本發(fā)明的中藥制劑用于臨床200例,療效顯著120例,無效3例,治愈率97%。典型病例 病例1
王某,ニ年病史,面、頸部、手背片狀不規(guī)則型,白體面積10%左右。內服藥治療3個療程吋,患處出現(xiàn)斑點色素,繼續(xù)治療3個療程,患部皮膚大部分恢復原色,治愈面積90%,剩余部分呈現(xiàn)暗紅色,鞏固治療3個療程后白斑全部消失。病例2
張某,十多年病史,手部、面部、全身各部位,均有不規(guī)則型片狀占人體面積70%左右, 經過2個療程治療患病部位出現(xiàn)不同色素再生點,3個療程后形成色素島,3個療程后色素島占患部70%,癥狀已基本控制,3個療程后痊愈90%,40個療程后痊愈。病例3
劉某,24個月病史,兩手部,使用6個月便控制住病情,經過8個月以恢復。病例4
胡某,8個月病史,ロ周呈條關,ー個月初見效,三個月色素點形成,八個月形成色素島, 9個療程痊愈。病例5 肖某大腿和后被,白斑面積ι χ Ic m% 12個月病史,2個療程顯效,5個療程后治愈。
病例 6:
郝某,十多年病史,全身各部位,均有不規(guī)則型片狀占人體面積70%左右,1個療程后見效,經過,3個療程治療患病部位出現(xiàn)不同色素再生點,再2個療程后形成色素島,在1個療程后色素島占患部70%,癥狀已基本控制,再3個療程后痊愈90%,10個療程后痊愈。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白駁風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配伍而成 蜂花粉40-60份、鹿角粉40-60份、白鮮皮40-60份、半邊蓮40-60份、鉛丹40-60份、 補骨脂30-50份、白芷30-50份、土銀花葉30-50份、雷公根30-50份、白蒺藜30-50份、黑芝麻20-40份、藁本20-40份、牡丹皮20-40份、密陀僧20-40份、五倍子20-40份、苦瓜10-30 份、檸檬10-30份、桑椹10-30份、山豆根10-30份、何首烏10-30份;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白駁風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配伍而成蜂花粉45-55份、鹿角粉45-55份、白鮮皮45-55份、半邊蓮45-55份、鉛丹45-55份、 補骨脂35-45份、白芷35-45份、土銀花葉35-45份、雷公根35-45份、白蒺藜35-45份、黑芝麻25-35份、藁本25-35份、牡丹皮25-35份、密陀僧25-35份、五倍子25-35份、苦瓜15-25 份、檸檬15-25份、桑椹15-25份、山豆根15-25份、何首烏15-25份;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白駁風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配伍而成蜂花粉50份、鹿角粉50份、白鮮皮50份、半邊蓮50份、鉛丹50份、補骨脂40份、白芷 40份、土銀花葉40份、雷公根40份、白蒺藜40份、黑芝麻30份、藁本30份、牡丹皮30份、 密陀僧30份、五倍子30份、苦瓜20份、檸檬20份、桑椹20份、山豆根20份、何首烏20份;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白駁風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還在干,制備方法 按配方比例將蜂花粉、鹿角粉、鉛丹、黑芝麻粉碎至300-400目細粉備用; 按配方比例將白鮮皮、半邊蓮、補骨脂、白芷、土銀花葉、雷公根、白蒺藜、藁本、牡丹皮、 密陀僧、五倍子、苦瓜、檸檬、桑椹、山豆根、何首烏按常規(guī)提取、分離、干燥、粉碎至300-400 目細粉;按配方比例將兩次細粉混合均勻,置于高溫下消毒,分裝即得成品。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治療白駁風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所述治療白駁風的中藥組合物包括蜂花粉、鹿角粉、白鮮皮、半邊蓮和鉛丹等。其以中藥治療白駁風,既強調以毒攻毒,又同時主張攻補兼施,這樣可以保證了療效,達到標本兼治,愈后不易復發(fā)。
文檔編號A61P17/00GK102526285SQ201210077940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3月22日
發(fā)明者吳健 申請人:常熟市虞山綠茶有限公司
產品知識
行業(yè)新聞
- 專利名稱:一種中藥制劑小兒熱咳顆粒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顆粒劑,特別是涉及一種小兒熱咳顆粒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小兒熱咳口服液屬于現(xiàn)有技術,是由麻黃(炙)、生石膏、苦杏仁、連翹、大黃、瓜蔞、桑白皮、敗醬草、紅花、甘草(蜜炙
- 專利名稱:一類新型萬古霉素和去甲萬古霉素的衍生物,制備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類新型萬古霉素和去甲萬古霉素的衍生物,制備方法及其在制備抗感染,尤其嚴重感染的藥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術: 糖肽抗生素(二丙庚肽)對幾乎所有G+性
- 專利名稱:可控制作用距離的微波理療頭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yī)療器件,特別是一種用于微波理療的微波理療頭。 背景技術:微波理療頭是利用微波能量加熱人體局部從而治療多種疾病的一種新型醫(yī)療器件,它與微波儀器上的微波輸出線連接,傳輸
- 專利名稱:用取代的氮雜螺環(huán)烴類化合物抑制人免疫缺陷病毒產生的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抑制HIV血清陽性患者中傳染性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產生的方法,該方法包括給所述患者使用有效劑量取代的氮雜螺環(huán)烴。本發(fā)明的背景目前許多藥物可有效地抑制人
- 專利名稱:枸杞子消脂養(yǎng)肝丸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脂肪肝屬于中醫(yī)肋痛、腹脹等病癥范疇,長期以來,脂肪肝在臨床上并不少見,在中、西醫(yī)和其它藥物不能治愈脂肪肝的情況下,申請人對脂肪肝病癥進行了探索研究并經過長期臨床實踐而發(fā)明了治療脂肪肝的新技術一枸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腫脹型閉合性骨折的中藥洗劑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中藥洗劑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講是一種治療腫脹型閉合性骨折的中藥洗劑制備方法。背景技術:目前治療腫脹型閉合性骨折,一般采用I、苯酚苯酚對組織穿透力強,易從皮膚吸收,
- 一種中藥滴藥器的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中藥滴藥器,屬于中醫(yī)治療用具,包括彈力藥囊、進藥管和滴藥管,所述彈力藥囊分別與進藥管和滴藥管的一端連通,所述進藥管的另一端設置濾藥網,進藥管上還設置單向進液閥,所述滴藥管上還設有單向出
- 專利名稱:一種藥瓶蓋體安裝定位機構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藥瓶蓋體安裝定位機構,尤其涉及一種應用于藥瓶蓋體自動化安裝的藥瓶蓋體安裝定位機構。背景技術:眾所周知,目前市場上普遍應用的藥瓶蓋體結構分為一外蓋體和一內蓋體,然后在內蓋體內
- 一種消化內科用超聲胃鏡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消化內科用超聲胃鏡,包括:導芯和探頭,導芯和探頭連接在一起。所述導芯上設有刻度線,導芯內設有橫截面為圓形的毛細管,毛細管左端為加藥孔,加藥孔位于探頭端面中部上端;所述毛細管右端
- 專利名稱:用于女士衛(wèi)生巾的弱酸益生元制劑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應用于女士衛(wèi)生巾的弱酸益生元制劑。背景技術:女性生殖道有兩道天然防線,一道是”解剖防線“,由外至內有五道關卡,女士潔陰的范圍往往涉及第一、第二道關卡。第一道關卡在外陰
- 專利名稱:便攜式口腔積液吸引器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便攜式口腔積液吸引器。 背景技術:醫(yī)院口腔科在給病人洗牙過程中,口腔內會產生大量的唾液和血液,由于病人不能堅持長久,很容易將這些液體吞咽下去,對
- 專利名稱:防粘連宮內節(jié)育器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手術器械中一種用于防宮腔粘連的宮內節(jié)育器。背景技術:宮腔粘連是由于各種因素所致宮腔或頸管基底膜損傷后,宮腔肌壁和(或)頸管相互粘連。宮腔鏡下宮腔粘連切除術是宮腔粘連治療的標準術
- 專利名稱:治療肝郁氣滯型泌尿系結石的中草藥湯劑及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治療肝郁氣滯型泌尿系結石的中草藥配方。背景技術:泌尿系結石是一些晶體物質在泌尿系內的異常積聚,在中醫(yī)學中屬于石淋、血淋范疇。肝郁氣滯型泌尿系結石癥狀表現(xiàn)為氣滯,尿中
- 一次性新生兒肛門導氣管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次性新生兒肛門導氣管,靠近封閉端的導管上軸向均布制出多個長條形通孔,自封閉端向接頭方向的導管外緣制出長度刻度。本實用新型中,在導管的外緣自封閉端向接頭的方向制出長度刻度,封閉端為零
- 專利名稱:防暈環(huán)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是一個防止人們在乘座交通工具時頭暈、惡心,嘔吐的器具。很多人在乘座交通工具時有頭暈、惡心、嘔吐的情況,給人們旅行帶來諸多不便,現(xiàn)行的解決辦法是吃藥“乘暈寧”和某些土辦法,但是很多人對吃這種容易讓人神
- 一次性側孔靜脈注射針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一次性側孔靜脈注射針。主要解決了現(xiàn)有的針孔只有一個且設針尖的針頭,這種針頭大多為空心管,注射速度較慢,穿透力差,容易造成血液外流,傷口愈合慢,痛感強;且使用前需要認向,使用不方便的問題。其特征在于:
- 專利名稱::一種止咳的中藥滴丸劑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止咳的中藥滴丸劑及其制備方法,屬于中藥的技術領域:。背景技術::目前各種止咳藥很多,但大多數為西藥,服用時易產生副作用。而中藥止咳的效果又不太理想,且服用不方便,這給患者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喘癥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傳統(tǒng)草藥的未確定結構的醫(yī)用配制品,尤其是一種治療喘癥的中藥組合物。背景技術:喘癥,一般通稱氣喘,是以呼吸急促為特征的一種病癥,以呼吸急促,甚至張口聳肩,鼻翼煽動為主要特征。
- 專利名稱:一種雙腔可彎折真空清創(chuàng)器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腔可彎折真空清創(chuàng)器,用于清理創(chuàng)面。背景技術:清洗創(chuàng)面的傳統(tǒng)方法是采用人工用容器(壺、盅、瓶等),將清創(chuàng)液倒入創(chuàng)面或利用灌腸袋盛溶液進行沖洗,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乳腺癌的高酯兒茶素膠囊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乳腺癌的膠囊,具體指以高酯兒茶素、栝樓為主要原料制成的膠囊,本發(fā)明還涉及該膠囊的制備方法。背景技術::乳腺癌是危害婦女健康的主要惡性腫瘤,全世界每年約有一百
- 專利名稱:一種頭孢西丁酯化前體藥物化合物及其口服制劑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ー類以第二代頭孢菌素類抗菌素頭孢西丁為有效成分的酯化前體藥物化合物及其成鹽化合物以及其ロ服制劑,屬于藥物化合物領域。頭孢西丁鈉為第二代半合成頭孢菌素(屬頭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