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分類
最新文章
- 一種胃造瘺管固定裝置制造方法
- 醫(yī)用固定夾板的制作方法
- 保健解酒飲料的制作方法
- 新方法
- 一種卡介苗安全配置裝置制造方法
- 一種治療性病的外用藥物的制作方法
- 一種匹多莫德脂質(zhì)體固體制劑的制作方法
- 一種手術導線固定鉗的制作方法
- 一種一次性安全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 兒童簡易吸痰球的制作方法
- 減肥通脈膠囊及其制備工藝的制作方法
- 一種納米級藥物顆粒的制備裝置制造方法
- 治療多種胃病的膠囊的制作方法
- 肛腸手術刀口撐開器的制造方法
- 一種內(nèi)踝骨折復位固定導向裝置制造方法
- 一種血氧檢測儀的制作方法
- 一種帶插扣的新型藥瓶的制作方法
- 演講輔助裝置制造方法
- 紅豆素Ⅵ水溶性粉針劑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 用于輔助治療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裝置制造方法
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裝置,該裝置包括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主體,升降導向機構和升降機構,升降導向機構包括升降平臺、連接升降平臺的導向桿、轉(zhuǎn)軸、升降拉桿、固定在升降拉桿上的固定部;升降機構包括U型把手、旋轉(zhuǎn)固定軸、曲軸運動模塊,旋轉(zhuǎn)固定軸沿安裝主體徑向水平插入安裝主體與曲軸運動模塊連接,曲軸運動模塊通過轉(zhuǎn)軸與升降平臺連接;通過旋轉(zhuǎn)U型把手帶動旋轉(zhuǎn)固定軸轉(zhuǎn)動,通過曲軸運動模塊使升降平臺在導向桿的作用下升降,從而帶動固定部上的二氧化碳吸收罐豎直升降,使用者在U型把手上的施力點距離旋轉(zhuǎn)固定軸較遠,力矩較大,從而能夠為使用者大大節(jié)省安裝或拆卸二氧化碳吸收罐時所需要的力,方便使用者操作。
【專利說明】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涉及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麻醉機的應用中,為了實現(xiàn)病人循環(huán)呼吸中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吸不被重復吸入,在麻醉呼吸回路上會安裝一個盛有二氧化碳吸收劑的二氧化碳吸收罐。二氧化碳吸收罐需要通過一個安裝裝置與呼吸氣路連通,從而實現(xiàn)去處二氧化碳氣體后的有效氣體的重復吸收。二氧化碳吸收劑在使用中有時效性,需要經(jīng)常取下二氧化碳吸收罐更換。
[0003]在一種現(xiàn)有技術中,提供了一種麻醉機上的二氧化碳吸收罐的安裝結構,如圖1、2所示,該安裝結構包括一升降件和升降機構,升降件的基部11上設置有左右兩個安裝機構12,安裝機構12各有一個滑槽121,二氧化碳吸收罐2沿著這兩個滑槽121可以推入安裝機構12中;升降機構包括一手柄3以及連接在手柄3另一端凸輪31,升降件的基部11擱在凸輪31上,當二氧化碳吸收罐推入滑槽121后使用者握緊并旋轉(zhuǎn)托起手柄3,通過凸輪31頂起基部11,帶動左右安裝機構1上升,從而達到安裝二氧化碳吸收罐的目的。拆卸時,反向旋轉(zhuǎn)手柄3,在凸輪31的帶動下左右安裝機構1及二氧化碳下降2,此時,使用者可以取下二氧化碳吸收罐,達到更換二氧化碳吸收劑的目的。
[0004]但是在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以下問題:首先,使用者握緊手柄3旋轉(zhuǎn)時,手在手柄3上的施力點距離轉(zhuǎn)軸的距離較短,由于二氧化碳吸收罐的自重較重,轉(zhuǎn)動手柄3需要較大的力;其次,基部11擱在凸輪31,基部11承接整個升降件以及二氧化碳吸收罐重量,當手柄3旋轉(zhuǎn)時,凸輪31通過旋轉(zhuǎn)到凸輪31上突出的部分從而頂起基部11,由于二氧化碳吸收罐的自重較重,凸輪31與基部11之間的摩擦力較大,給手柄3的旋轉(zhuǎn)帶來的較大的阻力;再次,加上手柄3只適合單手握持,在旋轉(zhuǎn)手柄3時需要靠手腕發(fā)力。因此,結合以上幾點可以明顯看出,在利用上述二氧化碳吸收罐的安裝結構進行二氧化碳吸收罐的安裝和拆卸需要較大的力,對使用者手腕的力量要求較高,不便于使用者操作。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裝置,能夠為使用者節(jié)省安裝或拆卸二氧化碳吸收罐時所需要的力,方便使用者操作。
[0006]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裝置,包括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主體,所述安裝主體具有呼吸氣路,所述呼吸氣路能夠與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連通,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裝置還包括:升降導向機構和升降機構,所述升降導向機構包括升降平臺、導向桿、轉(zhuǎn)軸、升降拉桿和用于固定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的固定部,所述導向桿、所述升降拉桿位于所述升降平臺的下方,所述導向桿與所述升降平臺連接,所述升降拉桿的頂端與所述升降平臺固定連接,所述升降拉桿的底端與所述固定部固定連接,所述轉(zhuǎn)軸設置在所述升降平臺上;所述升降機構包括V型把手、旋轉(zhuǎn)固定軸、曲軸運動模塊,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沿所述安裝主體徑向水平插入所述安裝主體,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插入所述安裝主體的部分與所述曲軸運動模塊連接,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留在所述安裝主體外部的部分與所述[型把手固定連接,所述曲軸運動模塊通過所述轉(zhuǎn)軸與所述升降平臺連接,所述曲軸運動模塊能夠繞所述轉(zhuǎn)軸旋轉(zhuǎn);在旋轉(zhuǎn)所述V型把手時,所述V型把手帶動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轉(zhuǎn)動,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帶動所述曲軸運動模塊運動,所述曲軸運動模塊帶動所述升降平臺升降,其中在所述導向桿的作用下所述升降平臺豎直升降,使所述升降拉桿帶動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上的二氧化碳吸收罐豎直升降。
[0007]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升降導向機構的所述升降平臺、所述導向桿、所述轉(zhuǎn)軸、所述升降拉桿和所述固定部均為兩個,且兩個所述升降平臺、兩個所述導向桿、兩個所述轉(zhuǎn)軸、兩個所述升降拉桿和兩個所述固定部均軸對稱地設置在所述安裝主體內(nèi),其中,兩個所述升降平臺位于同一平面,兩個所述導向桿分別與一個所述升降平臺連接,兩個所述升降拉桿分別與一個所述升降平臺固定連接,兩個所述固定部分別與一個所述升降拉桿固定連接,兩個所述轉(zhuǎn)軸分別設置在一個所述升降平臺上;所述升降機構的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所述曲軸運動模塊均為兩個,且兩個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兩個所述曲軸運動模塊對稱地設置在所述安裝主體內(nèi),其中,兩個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均沿所述安裝主體徑向水平插入所述安裝主體,且兩個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的軸心重合,兩個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插入所述安裝主體的部分分別與一個所述曲軸運動模塊連接,兩個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留在所述安裝主體外部的部分分別與所述V型把手的兩端固定連接,兩個所述曲軸運動模塊分別通過一個所述轉(zhuǎn)軸與一個所述升降平臺連接。
[0008]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曲軸運動模塊包括:曲軸主動件、曲軸從動件、主從轉(zhuǎn)軸;
[0009]其中,所述曲軸主動件與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連接,且能以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的中心為軸心旋轉(zhuǎn),所述曲軸從動件通過所述主從轉(zhuǎn)軸與所述曲軸主動件連接,所述曲軸從動件通過所述轉(zhuǎn)軸與所述升降平臺連接,所述曲軸從動件能夠繞所述主從轉(zhuǎn)軸和所述轉(zhuǎn)軸旋轉(zhuǎn);
[0010]當所述V型把手朝靠近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的方向旋轉(zhuǎn)時,所述曲軸主動件以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的軸心為中心旋轉(zhuǎn),帶動所述主從轉(zhuǎn)軸向第一方向運動,帶動所述曲軸從動件繞所述主從轉(zhuǎn)軸旋轉(zhuǎn),使所述曲軸從動件繞所述轉(zhuǎn)軸旋轉(zhuǎn)并帶動所述轉(zhuǎn)軸豎直向上運動,帶動所述升降平臺豎直向上運動,所述升降平臺通過所述升降拉桿帶動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上的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豎直上升;所述第一方向為沿水平方向靠近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的方向;
[0011]當所述I型把手朝遠離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的方向旋轉(zhuǎn)時,所述曲軸主動件以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的軸心為中心旋轉(zhuǎn),帶動所述主從轉(zhuǎn)軸向第二方向運動,帶動所述曲軸從動件繞所述主從轉(zhuǎn)軸旋轉(zhuǎn),使所述曲軸從動件繞所述轉(zhuǎn)軸旋轉(zhuǎn)并帶動所述轉(zhuǎn)軸豎直向下運動,帶動所述升降平臺豎直向下運動,所述升降平臺通過所述升降拉桿帶動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上的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豎直下降;所述第二方向為沿水平方向遠離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的方向。
[0012]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當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上升至預設位置時,所述主從轉(zhuǎn)軸的軸心向所述第一方向偏離基準線,所述基準線為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的軸心與所述轉(zhuǎn)軸的軸心所在的直線。
[0013]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安裝主體包括: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裝置還包括對接座和交換腔主體,所述對接座和所述交換腔主體安裝在所述安裝主體上,構成所述呼吸氣路;
[0014]所述安裝主體包括安裝基座,所述安裝基座包括外圓周壁和內(nèi)圓周壁,所述內(nèi)圓周壁圍城軸向貫通的安裝腔,所述安裝基座的底部為徑向延伸的安裝平臺,所述安裝基座的底部上設置有對稱的兩個出氣口,所述安裝基座的底部的中心位置設置軸向貫通所述安裝基座的底部的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用于所述呼吸氣路與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連通;在所述安裝基座的底部的上表面的兩端對稱設置有兩個導向固定座,所述兩個導向固定座用于安裝所述升降導向機構和升降機構;其中,所述升降導向機構中的所述升降拉桿通過所述導向固定座穿過所述安裝基座的底部,固定連接在所述升降拉桿的底端的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升降拉桿的一部分從所述安裝基座的底部的下方伸出;
[0015]所述交換腔主體設置在所述安裝基座的底部的上表面,位于所述兩個導向固定座之間;所述交換腔主體包括兩個第一旁路閥、所述兩個第一旁路閥的進氣口、第二旁路閥、所述第二旁路閥的進氣口,其中,所述兩個第一旁路閥分別位于所述安裝基座的底部的兩個出氣口的正上方,所述兩個第一旁路閥的進氣口分別位于所述兩個第一旁路閥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旁路閥的進氣口位于所述兩個第一旁路閥的進氣口之間的中間位置,所述第二旁路閥位于所述第二旁路閥的進氣口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旁路閥的進氣口位于所述第一接口的正上方,當所述第二旁路閥打開時,所述第二旁路閥連通所述第一接口 ;
[0016]對接座設置在所述交換腔主體的上方,所述對接座包括呼吸氣流入口、呼吸氣流出口。
[0017]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包括:罐體、通氣管、通氣支撐板和導氣支架,所述導氣支架位于所述罐體的頂部,覆蓋所述罐體的頂部的開口,所述導氣支架上設置有透氣孔,所述導氣支架的中心位置設置有第二接口和第一固定位;所述通氣支撐板位于所述罐體的底部,所述通氣支撐板上設置有透氣孔,所述通氣支撐板的中心位置設置有第二固定位;所述通氣管的頂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位,且所述第二接口與所述通氣管連通,所述通氣管的底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位,使所述通氣管固定在所述罐體的中心位置;所述罐體的內(nèi)周壁、所述通氣管的外周壁、所述通氣支撐板的上邊面和所述導氣支架的下表面所組成的腔體用于放置二氧化碳吸收劑。
[0018]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兩個第一旁路閥和所述第二旁路閥上均包括閥腔、閥門和閥桿,所述閥門與閥腔的開口匹配,所述閥門固定在所述閥桿上,所述閥桿沿豎直方向設置,所述兩個第一旁路閥的閥桿分別穿過所述安裝基座的底部的一個出氣口從所述安裝基座的底部伸出閥桿的底部,所述第二旁路閥的閥桿穿過所述第二旁路閥的進氣口和所述第一接口從所述安裝基座的底部伸出所述閥桿的底部,所述兩個第一旁路閥和所述第二旁路閥的閥桿的頂部均設置有軸向彈性可調(diào)元件;
[0019]所述導氣支架的上表面還設置有中心導向著力端、兩個第一著力端,所述中心導向著力端位于所述第二接口上,所述兩個第一著力端分別位于所述中心導向著力端的兩偵牝所述中心導向著力端與所述第二旁路閥的閥桿的投影重合,所述兩個第一著力端分別與所述兩個第一旁路閥的閥桿的投影重合;
[0020]當所述升降導向機構和所述升降機構帶動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上升至預設位置時,所述中心導向著力端和所述兩個第一著力端分別將所述第二旁路閥的閥桿、所述兩個第一旁路閥的閥桿向上頂起,帶動所述第二旁路閥和所述兩個第一旁路閥的閥門打開,使氣體進入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
[0021]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兩個所述固定部上設置有滑槽,兩個所述固定部上的所述滑槽平行。
[0022]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V型把手的兩臂上對稱設置有把手套件。
[0023]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裝置,該裝置包括二氧化碳吸收罐、具有呼吸氣路的安裝主體,呼吸氣路能夠與二氧化碳吸收罐連通,該裝置還包括:升降導向機構和升降機構,升降導向機構包括升降平臺、導向桿、轉(zhuǎn)軸、升降拉桿和用于固定二氧化碳吸收罐的固定部,導向桿、升降拉桿位于升降平臺的下方,導向桿與升降平臺連接,升降拉桿的頂端與升降平臺固定連接,升降拉桿的底端與固定部固定連接,轉(zhuǎn)軸設置在升降平臺上;升降機構包括V型把手、旋轉(zhuǎn)固定軸、曲軸運動模塊,旋轉(zhuǎn)固定軸沿安裝主體徑向水平插入安裝主體,旋轉(zhuǎn)固定軸插入安裝主體的部分與曲軸運動模塊連接,旋轉(zhuǎn)固定軸留在安裝主體外部的部分與V型把手固定連接,曲軸運動模塊通過轉(zhuǎn)軸與升降平臺連接,曲軸運動模塊能夠繞轉(zhuǎn)軸旋轉(zhuǎn);在旋轉(zhuǎn)V型把手時』型把手帶動旋轉(zhuǎn)固定軸轉(zhuǎn)動,旋轉(zhuǎn)固定軸通過曲軸運動模塊帶動升降平臺升降在導向桿的作用下豎直升降,從而使升降拉桿帶動固定在固定部上的二氧化碳吸收罐豎直升降,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使用者在[型把手上的施力點距離旋轉(zhuǎn)固定軸較遠,所以使用者在旋轉(zhuǎn)I型把手時的力矩遠大于旋轉(zhuǎn)現(xiàn)有安裝結構的手柄時的力矩,從而能夠為使用者大大節(jié)省安裝或拆卸二氧化碳吸收罐時所需要的力,方便使用者操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4]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5]圖1為現(xiàn)有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2為現(xiàn)有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結構的操作示意圖;
[0027]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裝置的結構原理圖;
[0028]圖4為圖3的八-六方向剖面圖;
[0029]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升降機構的結構及操作過程示意圖;
[0030]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裝置的爆炸圖;
[0031]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二氧化碳吸收罐的安裝過程示意圖一;
[0032]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二氧化碳吸收罐的安裝過程示意圖二;
[0033]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二氧化碳吸收罐的安裝過程示意圖三;
[0034]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裝置提升前的剖視圖;
[0035]圖1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裝置提升到位時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6]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37]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裝置,如圖3至圖11所示,該裝置包括:二氧化碳吸收罐6、安裝主體1,升降導向機構2、升降機構3、對接座4和交換腔主體5。
[0038]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裝置的側(cè)視圖,如圖3所示,安裝主體1包括安裝基座11,安裝基座11包括外圓周壁和內(nèi)圓周壁,內(nèi)圓周壁圍城軸向貫通的安裝腔,安裝基座11的底部為徑向延伸的安裝平臺,如圖10所示,安裝基座11的底部上設置有對稱的兩個出氣口 111,安裝基座11的底部的中心位置設置軸向貫通安裝基座11的底部的第一接口 112,第一接口 112用于呼吸氣路與二氧化碳吸收罐6連通;在安裝基座11的底部的上表面的兩端對稱設置有兩個導向固定座12,兩個導向固定座12用于通過交叉導入的方式安裝升降導向機構2和升降機構3,具體的:
[0039]圖4是圖3的八-八方向剖面圖,如圖4所示,升降導向機構2包括升降平臺25、導向桿21、轉(zhuǎn)軸24、升降拉桿22和用于固定二氧化碳吸收罐6的固定部23。其中,升降平臺25、導向桿21、轉(zhuǎn)軸24、升降拉桿22和固定部23均為兩個,且兩個升降平臺25、兩個導向桿21、兩個轉(zhuǎn)軸24、兩個升降拉桿22和兩個固定部23均軸對稱地設置在安裝主體1內(nèi),其中導向桿21、升降拉桿22位于升降平臺25的下方,導向桿21與升降平臺25連接,該導向桿21的作用是使得升降平臺25只能在豎直方向運動,升降拉桿22的頂端與升降平臺25固定連接,升降拉桿22的底端與固定部23固定連接,轉(zhuǎn)軸24沿水平方向設置在升降平臺25上。其中,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兩個升降平臺25是相互獨立的,且兩個升降平臺25位于同一平面,但不限于此,兩個升降平臺25也可以是一體結構(圖中未示出)。
[0040]如圖4所示,升降機構3包括V型把手31、旋轉(zhuǎn)固定軸33、曲軸運動模塊32,旋轉(zhuǎn)固定軸33沿安裝主體1徑向水平插入安裝主體1,旋轉(zhuǎn)固定軸33插入安裝主體1的部分與曲軸運動模塊32連接,旋轉(zhuǎn)固定軸33留在安裝主體1外部的部分與V型把手31固定連接,曲軸運動模塊32通過轉(zhuǎn)軸24與升降平臺25連接,曲軸運動模塊32能夠繞轉(zhuǎn)軸24旋轉(zhuǎn)。具體的,圖5是升降機構3的結構及操作過程示意圖,如圖5所示,曲軸運動模塊32包括:曲軸主動件321、曲軸從動件322、主從轉(zhuǎn)軸323。其中,曲軸主動件321與旋轉(zhuǎn)固定軸33連接,且能以旋轉(zhuǎn)固定軸33的中心為軸心旋轉(zhuǎn),曲軸從動件322通過主從轉(zhuǎn)軸323與曲軸主動件321連接,曲軸從動件322通過轉(zhuǎn)軸24與升降平臺25連接,曲軸從動件322能夠繞主從轉(zhuǎn)軸323和轉(zhuǎn)軸24旋轉(zhuǎn)。
[0041]可選的,在I型把手31的兩臂上對稱設置有把手套件311,該手套件311的位置可以根據(jù)需要設置,比如設置在靠近操作人員一側(cè),該把手套件311可通過塑膠材料制成,如尼龍、聚甲醒)、(11161-11101)1881:10 ?017111~6訪^168,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橡膠)等。
[0042]在導向固定座12上設置有第一固定位121,第二固定位122和第三固定位123,其中第一固定位121距離安裝基座11的內(nèi)圓周壁最近,第三固定位123距離安裝基座11的內(nèi)圓周壁最遠,第二固定位122于第一固定位和第三固定位123之間。其中,第三固定位123用于設置導向桿21,第三固定位123中還設置有可調(diào)節(jié)彈性元件211。第二固定位122用于設置升降機構3的曲軸運動模塊32。第一固定位121貫通安裝基座11的底部,用于設置升降拉桿22,升降拉桿22通過第一固定位121穿過安裝基座11的底部,固定連接在升降拉桿22的底端的固定部23和升降拉桿22的一部分從安裝基座11的底部的下方伸出,以便二氧化碳吸收罐6能夠固定在固定部23上在升降拉桿22的帶動下升降。
[0043]如圖6、10、11所示,對接座5和交換腔主體4安裝在安裝主體1上,與安裝主體1構成呼吸氣路;交換腔主體4設置在安裝基座11的底部的上表面,位于兩個導向固定座12之間;交換腔主體4包括兩個第一旁路閥42、兩個第一旁路閥42的進氣口 411、第二旁路閥43、第二旁路閥43的進氣口 412,其中,兩個第一旁路閥42分別位于安裝基座11的底部的兩個出氣口 111的正上方,兩個第一旁路閥42的進氣口 411分別位于兩個第一旁路閥42的正上方,第二旁路閥43的進氣口 412位于兩個第一旁路閥42的進氣口 411之間的中間位置,第二旁路閥43位于第二旁路閥43的進氣口 412的正上方,第二旁路閥43的進氣口 412位于第一接口 112的正上方,當?shù)诙月烽y43打開時,第二旁路閥43連通第一接口 112。
[0044]另外,兩個第一旁路閥42和第二旁路閥43上均包括閥腔、閥門和閥桿,閥門與閥腔的開口匹配,閥門固定在閥桿上,閥桿沿豎直方向設置,兩個第一旁路閥42的閥桿分別穿過安裝基座11的底部的一個出氣口 111從安裝基座11的底部伸出閥桿的底部,第二旁路閥42的閥桿穿過第二旁路閥43的進氣口 412和第一接口 112從安裝基座11的底部伸出閥桿的底部,兩個第一旁路閥42的閥桿的頂部設置有軸向彈性可調(diào)元件421,第二旁路閥43的閥桿的頂部設置有軸向彈性可調(diào)元件431。
[0045]對接座5設置在交換腔主體4的上方,對接座5包括呼吸氣流入口 51、呼吸氣流出0 52。
[0046]如圖10、11所示,二氧化碳吸收罐6包括:罐體61、通氣管64、通氣支撐板62和導氣支架63,罐體61的外壁上設置有把手,導氣支架63位于罐體61的頂部,覆蓋罐體61的頂部的開口,導氣支架63上設置有透氣孔,導氣支架63的中心位置設置有第二接口 633和第一固定位634 ;通氣支撐板62位于罐體61的底部,通氣支撐板62上設置有透氣孔,通氣支撐板62的中心位置設置有第二固定位621 ;通氣管64的頂端固定在第一固定位634,且第二接口 633與通氣管64連通,通氣管64的底端固定在第二固定位621,使通氣管64固定在罐體61的中心位置;罐體61的內(nèi)周壁、通氣管64的外周壁、通氣支撐板62的上表面和導氣支架63的下表面所組成的腔體用于放置二氧化碳吸收劑。二氧化碳吸收罐6的底部采用固定螺母65進行密封和鎖緊。
[0047]導氣支架63的上表面還設置有中心導向著力端632、兩個第一著力端631,中心導向著力端63位于第二接口 633上,兩個第一著力端631分別位于中心導向著力端632的兩偵牝中心導向著力端632與第二旁路閥43的閥桿的投影重合,兩個第一著力端631分別與兩個第一旁路閥42的閥桿的投影重合。
[0048]如圖6、7所示,二氧化碳吸收罐6的兩側(cè)設置有掛耳611,固定部23上設置有滑槽,兩個固定部上的滑槽平行,將二氧化碳吸收罐6兩側(cè)的掛耳611沿滑槽水平推入到位并松手,此時掛耳611將完全落入滑槽的扣位231內(nèi),即可以將二氧化碳吸收罐6固定在固定部23上。
[0049]如圖8、10所示,是二氧化碳吸收罐6與安裝主體1分開時的狀態(tài),此時V型把手31遠離二氧化碳吸收罐6的罐體61。第一旁路閥42和第二旁路閥43的閥桿并未觸及導氣支架63的兩側(cè)的第一著力端631和中心導向著力端632,第一旁路閥42在軸向壓縮可調(diào)節(jié)彈性元件421的彈性壓力作用下與出氣口 111對接密封,第二旁路閥43在軸向壓縮可調(diào)節(jié)彈性元件431的彈性壓力作用下,與第二旁路閥43的進氣口 412對接密封,罐體61也并未與安裝主體11對接,內(nèi)部的氣體并未從兩個旁路閥泄露,只在內(nèi)部循環(huán)流動。
[0050]在上述狀態(tài)下,當使用者將V型把手31朝靠近二氧化碳吸收罐6的方向旋轉(zhuǎn)時,曲軸主動件321以旋轉(zhuǎn)固定軸33的軸心為中心旋轉(zhuǎn),帶動主從轉(zhuǎn)軸323向第一方向(沿水平方向靠近二氧化碳吸收罐6的方向,即圖中水平向右的方向)運動,帶動曲軸從動件433繞主從轉(zhuǎn)軸323旋轉(zhuǎn),使曲軸從動件322繞轉(zhuǎn)軸旋24轉(zhuǎn)并帶動轉(zhuǎn)軸24豎直向上運動,從而帶動升降平臺25豎直向上運動,升降平臺25通過升降拉桿22帶動固定在固定部23上的二氧化碳吸收罐6豎直上升。
[0051]當二氧化碳吸收罐6上升至預設位置(安裝好二氧化碳吸收罐6的位置)時,中心導向著力端632和兩個第一著力端631分別將第二旁路閥43的閥桿、兩個第一旁路閥42的閥桿向上頂起,帶動第二旁路閥43和兩個第一旁路閥42的閥門打開,使氣體進入二氧化碳吸收罐6,此時二氧化碳吸收罐6的通氣管64通過第二接口 633與安裝主體1的第一接口 112連通,氣體在進入二氧化碳吸收罐6后,先經(jīng)過罐體61的內(nèi)周壁、通氣管64的外周壁、通氣支撐板62的上表面和導氣支架63的下表面所組成的腔體與其中放置的二氧化碳吸收劑反應,從而過濾掉二氧化碳,保留有效氣體,剩余的有效氣體通過通氣支撐板62的透氣孔從罐體61的底部進入通氣管64,并從沿通氣管64從第一接口 112進入安裝主體1,從而形成循環(huán)流動的呼吸回路。
[0052]此時的狀態(tài)如圖9、11所示,是二氧化碳吸收罐6與安裝主體1連接的狀態(tài),此時V型把手31緊貼二氧化碳吸收罐6的罐體61。如果要拆卸二氧化碳吸收罐6,使用者可以將V型把手31朝遠離二氧化碳吸收罐6的方向旋轉(zhuǎn),曲軸主動件321以旋轉(zhuǎn)固定軸33的軸心為中心旋轉(zhuǎn),帶動主從轉(zhuǎn)軸323向第二方向(沿水平方向遠離二氧化碳吸收罐6的方向,即圖中水平向左的方向)運動,帶動曲軸從動件322繞主從轉(zhuǎn)軸323旋轉(zhuǎn),使曲軸從動件322繞轉(zhuǎn)軸24旋轉(zhuǎn)并帶動轉(zhuǎn)軸24豎直向下運動,帶動升降平臺25豎直向下運動,升降平臺25通過升降拉桿22帶動固定在固定部23上的二氧化碳吸收罐6豎直下降。當二氧化碳吸收罐6下降到最低點時,中心導向著力端632和兩個第一著力端631與第二旁路閥43的閥桿、兩個第一旁路閥42的閥桿不再接觸,在第二旁路閥43的軸向壓縮可調(diào)元件431和兩個第一旁路閥42的軸向壓縮可調(diào)元件421的壓力下第二旁路閥43和兩個第一旁路閥42的閥門關閉,此時二氧化碳吸收罐6與安裝主體1的呼吸氣路斷開。
[0053]優(yōu)選的,為了防止二氧化碳吸收罐6在安裝好之后從回彈,如圖5所示,可以設置當二氧化碳吸收罐6上升至預設位置時,主從轉(zhuǎn)軸323的軸心向第一方向偏離基準線8,基準線8為旋轉(zhuǎn)固定軸33的軸心與轉(zhuǎn)軸24的軸心所在的直線。這是因為,主從轉(zhuǎn)軸323的軸心向第一方向偏離基準線8時,在重量的作用下,在轉(zhuǎn)軸24的圓心將有水平向右分向力,此力乘以轉(zhuǎn)軸24的圓心到旋轉(zhuǎn)固定軸33的軸心的距離即可得到一定的力矩,該力矩的方向為第一方向,而拆卸二氧化碳吸收罐6時,轉(zhuǎn)動I型把手31的力矩方向為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剛好相反,因此設置當二氧化碳吸收罐6上升至預設位置時,主從轉(zhuǎn)軸323的軸心向第一方向偏離基準線8能夠防止回彈。
[0054]另外,可選的,軸向壓縮可調(diào)元件421、軸向壓縮可調(diào)元件431、可調(diào)節(jié)彈性元件211可以為彈簧。
[0055]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裝置,該裝置包括二氧化碳吸收罐、具有呼吸氣路的安裝主體,呼吸氣路能夠與二氧化碳吸收罐連通,該裝置還包括:升降導向機構和升降機構,升降導向機構包括升降平臺、導向桿、轉(zhuǎn)軸、升降拉桿和用于固定二氧化碳吸收罐的固定部,導向桿、升降拉桿位于升降平臺的下方,導向桿與升降平臺連接,升降拉桿的頂端與升降平臺固定連接,升降拉桿的底端與固定部固定連接,轉(zhuǎn)軸設置在升降平臺上;升降機構包括V型把手、旋轉(zhuǎn)固定軸、曲軸運動模塊,旋轉(zhuǎn)固定軸沿安裝主體徑向水平插入安裝主體,旋轉(zhuǎn)固定軸插入安裝主體的部分與曲軸運動模塊連接,旋轉(zhuǎn)固定軸留在安裝主體外部的部分與V型把手固定連接,曲軸運動模塊通過轉(zhuǎn)軸與升降平臺連接,曲軸運動模塊能夠繞轉(zhuǎn)軸旋轉(zhuǎn);在旋轉(zhuǎn)V型把手時』型把手帶動旋轉(zhuǎn)固定軸轉(zhuǎn)動,旋轉(zhuǎn)固定軸通過曲軸運動模塊帶動升降平臺升降在導向桿的作用下豎直升降,從而使升降拉桿帶動固定在固定部上的二氧化碳吸收罐豎直升降,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使用者在[型把手上的施力點距離旋轉(zhuǎn)固定軸較遠,使用者在施力時的力臂遠較大,遠大于使用者使用現(xiàn)有安裝結構時的力臂,從而能夠為使用者大大節(jié)省安裝或拆卸二氧化碳吸收罐時所需要的力,方便使用者操作。
[0056]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zhì)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裝置,包括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主體,所述安裝主體具有呼吸氣路,所述呼吸氣路能夠與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裝置還包括:升降導向機構和升降機構,所述升降導向機構包括升降平臺、導向桿、轉(zhuǎn)軸、升降拉桿和用于固定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的固定部,所述導向桿、所述升降拉桿位于所述升降平臺的下方,所述導向桿與所述升降平臺連接,所述升降拉桿的頂端與所述升降平臺固定連接,所述升降拉桿的底端與所述固定部固定連接,所述轉(zhuǎn)軸設置在所述升降平臺上;所述升降機構包括U型把手、旋轉(zhuǎn)固定軸、曲軸運動模塊,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沿所述安裝主體徑向水平插入所述安裝主體,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插入所述安裝主體的部分與所述曲軸運動模塊連接,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留在所述安裝主體外部的部分與所述U型把手固定連接,所述曲軸運動模塊通過所述轉(zhuǎn)軸與所述升降平臺連接,所述曲軸運動模塊能夠繞所述轉(zhuǎn)軸旋轉(zhuǎn);在旋轉(zhuǎn)所述U型把手時,所述U型把手帶動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轉(zhuǎn)動,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帶動所述曲軸運動模塊運動,所述曲軸運動模塊帶動所述升降平臺升降,其中在所述導向桿的作用下所述升降平臺豎直升降,使所述升降拉桿帶動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上的二氧化碳吸收罐豎直升降。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導向機構的所述升降平臺、所述導向桿、所述轉(zhuǎn)軸、所述升降拉桿和所述固定部均為兩個,且兩個所述升降平臺、兩個所述導向桿、兩個所述轉(zhuǎn)軸、兩個所述升降拉桿和兩個所述固定部均軸對稱地設置在所述安裝主體內(nèi),其中,兩個所述升降平臺位于同一平面,兩個所述導向桿分別與一個所述升降平臺連接,兩個所述升降拉桿分別與一個所述升降平臺固定連接,兩個所述固定部分別與一個所述升降拉桿固定連接,兩個所述轉(zhuǎn)軸分別設置在一個所述升降平臺上;所述升降機構的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所述曲軸運動模塊均為兩個,且兩個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兩個所述曲軸運動模塊對稱地設置在所述安裝主體內(nèi),其中,兩個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均沿所述安裝主體徑向水平插入所述安裝主體,且兩個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的軸心重合,兩個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插入所述安裝主體的部分分別與一個所述曲軸運動模塊連接,兩個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留在所述安裝主體外部的部分分別與所述U型把手的兩端固定連接,兩個所述曲軸運動模塊分別通過一個所述轉(zhuǎn)軸與一個所述升降平臺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軸運動模塊包括:曲軸主動件、曲軸從動件、主從轉(zhuǎn)軸; 其中,所述曲軸主動件與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連接,且能以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的中心為軸心旋轉(zhuǎn),所述曲軸從動件通過所述主從轉(zhuǎn)軸與所述曲軸主動件連接,所述曲軸從動件通過所述轉(zhuǎn)軸與所述升降平臺連接,所述曲軸從動件能夠繞所述主從轉(zhuǎn)軸和所述轉(zhuǎn)軸旋轉(zhuǎn); 當所述U型把手朝靠近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的方向旋轉(zhuǎn)時,所述曲軸主動件以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的軸心為中心旋轉(zhuǎn),帶動所述主從轉(zhuǎn)軸向第一方向運動,帶動所述曲軸從動件繞所述主從轉(zhuǎn)軸旋轉(zhuǎn),使所述曲軸從動件繞所述轉(zhuǎn)軸旋轉(zhuǎn)并帶動所述轉(zhuǎn)軸豎直向上運動,帶動所述升降平臺豎直向上運動,所述升降平臺通過所述升降拉桿帶動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上的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豎直上升;所述第一方向為沿水平方向靠近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的方向; 當所述U型把手朝遠離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的方向旋轉(zhuǎn)時,所述曲軸主動件以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的軸心為中心旋轉(zhuǎn),帶動所述主從轉(zhuǎn)軸向第二方向運動,帶動所述曲軸從動件繞所述主從轉(zhuǎn)軸旋轉(zhuǎn),使所述曲軸從動件繞所述轉(zhuǎn)軸旋轉(zhuǎn)并帶動所述轉(zhuǎn)軸豎直向下運動,帶動所述升降平臺豎直向下運動,所述升降平臺通過所述升降拉桿帶動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上的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豎直下降;所述第二方向為沿水平方向遠離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的方向。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當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上升至預設位置時,所述主從轉(zhuǎn)軸的軸心向所述第一方向偏離基準線,所述基準線為所述旋轉(zhuǎn)固定軸的軸心與所述轉(zhuǎn)軸的軸心所在的直線。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裝置還包括對接座和交換腔主體,所述對接座和所述交換腔主體安裝在所述安裝主體上,構成所述呼吸氣路; 所述安裝主體包括安裝基座,所述安裝基座包括外圓周壁和內(nèi)圓周壁,所述內(nèi)圓周壁圍城軸向貫通的安裝腔,所述安裝基座的底部為徑向延伸的安裝平臺,所述安裝基座的底部上設置有對稱的兩個出氣口,所述安裝基座的底部的中心位置設置軸向貫通所述安裝基座的底部的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用于所述呼吸氣路與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連通;在所述安裝基座的底部的上表面的兩端對稱設置有兩個導向固定座,所述兩個導向固定座用于安裝所述升降導向機構和升降機構;其中,所述升降導向機構中的所述升降拉桿通過所述導向固定座穿過所述安裝基座的底部,固定連接在所述升降拉桿的底端的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升降拉桿的一部分從所述安裝基座的底部的下方伸出; 所述交換腔主體設置在所述安裝基座的底部的上表面,位于所述兩個導向固定座之間;所述交換腔主體包括兩個第一旁路閥、所述兩個第一旁路閥的進氣口、第二旁路閥、所述第二旁路閥的進氣口,其中,所述兩個第一旁路閥分別位于所述安裝基座的底部的兩個出氣口的正上方,所述兩個第一旁路閥的進氣口分別位于所述兩個第一旁路閥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旁路閥的進氣口位于所述兩個第一旁路閥的進氣口之間的中間位置,所述第二旁路閥位于所述第二旁路閥的進氣口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旁路閥的進氣口位于所述第一接口的正上方,當所述第二旁路閥打開時,所述第二旁路閥連通所述第一接口 ; 對接座設置在所述交換腔主體的上方,所述對接座包括呼吸氣流入口、呼吸氣流出口。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包括:罐體、通氣管、通氣支撐板和導氣支架,所述導氣支架位于所述罐體的頂部,覆蓋所述罐體的頂部的開口,所述導氣支架上設置有透氣孔,所述導氣支架的中心位置設置有第二接口和第一固定位;所述通氣支撐板位于所述罐體的底部,所述通氣支撐板上設置有透氣孔,所述通氣支撐板的中心位置設置有第二固定位;所述通氣管的頂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位,且所述第二接口與所述通氣管連通,所述通氣管的底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位,使所述通氣管固定在所述罐體的中心位置;所述罐體的內(nèi)周壁、所述通氣管的外周壁、所述通氣支撐板的上邊面和所述導氣支架的下表面所組成的腔體用于放置二氧化碳吸收劑。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第一旁路閥和所述第二旁路閥上均包括閥腔、閥門和閥桿,所述閥門與閥腔的開口匹配,所述閥門固定在所述閥桿上,所述閥桿沿豎直方向設置,所述兩個第一旁路閥的閥桿分別穿過所述安裝基座的底部的一個出氣口從所述安裝基座的底部伸出閥桿的底部,所述第二旁路閥的閥桿穿過所述第二旁路閥的進氣口和所述第一接口從所述安裝基座的底部伸出所述閥桿的底部,所述兩個第一旁路閥和所述第二旁路閥的閥桿的頂部均設置有軸向彈性可調(diào)元件;所述導氣支架的上表面還設置有中心導向著力端、兩個第一著力端,所述中心導向著力端位于所述第二接口上,所述兩個第一著力端分別位于所述中心導向著力端的兩側(cè),所述中心導向著力端與所述第二旁路閥的閥桿的投影重合,所述兩個第一著力端分別與所述兩個第一旁路閥的閥桿的投影重合; 當所述升降導向機構和所述升降機構帶動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上升至預設位置時,所述中心導向著力端和所述兩個第一著力端分別將所述第二旁路閥的閥桿、所述兩個第一旁路閥的閥桿向上頂起,帶動所述第二旁路閥和所述兩個第一旁路閥的閥門打開,使氣體進入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罐。
8.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固定部上設置有滑槽,兩個所述固定部上的所述滑槽平行。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把手的兩臂上對稱設置有把手套件。
【文檔編號】A61M16/22GK204134003SQ201420603669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0月17日
【發(fā)明者】徐波, 趙程, 邱桂斌 申請人:深圳市百格醫(yī)療技術有限公司
產(chǎn)品知識
行業(yè)新聞
- 西藥片劑切割裝置制造方法【專利摘要】西藥片劑切割裝置,屬于醫(yī)療用具【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切割裝置主體框架,其特征是在切割裝置主體框架下端設有切割載物平臺,切割載物平臺前側(cè)設有照明燈開關,照明燈開關右側(cè)設有紐扣電池安放槽,
- 專利名稱:半自動調(diào)節(jié)平衡的病員擔架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半自動調(diào)節(jié)平衡的病員擔架。 背景技術:近年來,地震頻繁發(fā)生,且多發(fā)生在山區(qū),目前市面上的擔架普遍比較單一,不可高低變化,傷員躺在擔架上不太舒適,特別是抬著傷員走在崎嶇不
- 專利名稱:諸血養(yǎng)生飲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諸血養(yǎng)生飲的中藥工藝配方方法和功效發(fā)現(xiàn)含有天然之效生用不炮制保持本藥類原有性味,制后改變蒸發(fā)分解。配方用土精、土藷、蜀脂、山蘄、枳實具原有功效外,能引達脾臟生后先之本血,統(tǒng)于心神同小草、
- 專利名稱:一種鮸魚α類趨化因子基因CXCL10、檢測方法和應用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魚類免疫器官中表達的基因序列,更具體涉及一種從鯢魚脾臟和腎臟 SMART cDNA文庫中篩選出的一個新α類趨化因子基因CXCLlO的核苷酸序列、氨基
- 消化內(nèi)科臥床病人嘔吐物處理裝置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消化內(nèi)科臥床病人嘔吐物處理裝置,屬于醫(yī)療設備領域,其結構包括安裝座、托物叉、套筒和塑料袋,安裝座截面為階梯狀,安裝座的后側(cè)設置有安裝螺栓孔,前側(cè)通過轉(zhuǎn)軸與旋轉(zhuǎn)座連接,旋轉(zhuǎn)
- 專利名稱:一種含力復霉素類抗菌素復方藥液的生產(chǎn)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對多種病原菌有強大的殺滅活性的復方藥液的生產(chǎn)方法,尤其是一種含力復霉素類抗菌素復方藥液的生產(chǎn)方法。力復霉素類藥是一種廣譜抗生素,它們對革蘭氏陽性及革蘭氏陰性細菌具有強
- 專利名稱:排除成像環(huán)境導致色差及檢驗成像環(huán)境穩(wěn)定度的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為一種提升成像環(huán)境穩(wěn)定度的方法,尤指一種可排除成像環(huán)境各種因子導致色差的方法。背景技術:二十一世紀影像診斷醫(yī)學的發(fā)展,在于高分辨率的影像診斷技術、高速影像傳遞技術以及更
- 子母導引介入管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子母導引介入管,屬于醫(yī)療用品領域,包括中空的母管,所述母管包括母管頭部、母管體部和母管尾部,所述子母導引介入管還包括中空的子管,所述子管包括子管頭部、子管體部以及子管尾部,所述子管尾部為圓臺
- 專利名稱:提純生物組合物的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從生物組合物(諸如血液)去除分析物(諸如蛋白感染素蛋白)的方法。背景技術:在輸入病體以前,細胞血產(chǎn)品(諸如血紅細胞(“RBC”)和血小板)可以經(jīng)過大量的提純和存儲過程。提純過程包括鈍化、和或
- 一種輸液基站支架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輸液基站支架,包括升降式平板電腦或顯示器固定單元、輸液吊瓶架及立式輸液泵固定單元、注射泵及臥式輸液泵固定單元和底座,所述升降式平板電腦或顯示器固定單元包括延伸臂、升降臂、萬向連接頭和
- 防止褥瘡的護理床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提供一種防止褥瘡的護理床,能夠防止褥瘡,并且適用于病人在床上大小便。所述護理床包括床體和充氣床墊,床體包括床板、支腿和床頭靠,所述床板上設有供病人大小便的下開口,床板底部設有滑槽,便盆兩側(cè)的
- 專利名稱:前列腺介入導管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yī)用介入導管,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前列腺炎的前列腺介入導管。背景技術:在我國,前列腺疾病是男性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特別是在中老年人當中該病的發(fā) 病率極高,使他們的生活質(zhì)量大大下降,該
- 三組充氣式醫(yī)用床墊控制閥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可以控制床墊波動或不波動的三組充氣式醫(yī)用床墊控制閥,包括減速電機、固定閥片和轉(zhuǎn)動閥片,減速電機的輸出軸連接轉(zhuǎn)動閥,減速電機和固定閥片之間有壓縮彈簧,固定閥片上有氣源進氣口、連通
- 專利名稱:喹諾酮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下列通式Ⅰ所示的新型喹諾酮化合物 式中X代表C-H、C-F或N,Z代表氫、鹵素或氨基,R1代表氫或藥用陽離子,R2代表C1-4烷基、鹵代烷基或羥烷基,乙烯基,C3-6環(huán)烷基或氟苯基,R3
- 專利名稱:人體植物神經(jīng)定性定位調(diào)節(jié)劑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屬于藥品,特別涉及一種通過調(diào)節(jié)人體植物神經(jīng)而達到治病目的植物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劑。人體遍布植物神經(jīng),在健康的情況下可以自行調(diào)節(jié)身體各部分的功能。但是,由于各種條件的影響,涉及到人體機能活動
- 專利名稱:成型容器的制作方法成型容器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包括三個腔室的用于存儲醫(yī)用產(chǎn)品的柔性多室袋。在制藥工業(yè)中,尤其是在灌注溶液領域,防滲透的柔性袋體被廣泛使用。這樣的袋或容器是由以滿足各種各樣的需求的聚合材料制備得到的。因此,特別是它們所包含
- 專利名稱:新型介入穿刺針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介入治療時使用的介入穿刺針。現(xiàn)有的介入治療用穿刺針的結構,如圖1所示,主要由針體1及針柄3組成,針體是一金屬管,中間為針體管腔2、其頭端尖銳約呈30度斜面,針柄可為金屬或非金屬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雀斑的中藥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治療雀斑的的中藥。背景技術:皮膚病是常見病之一,包括皮膚角質(zhì)老化、雀斑、老年斑、黑色蘑菇、紅潮、痤瘡、粉刺等,雀斑是一種淺褐色小斑點,出現(xiàn)于前額、鼻梁和臉頰、頸部、肩部、手背等處。雀
- 一種新型靜脈注射護理裝置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靜脈注射護理裝置,屬于護理器械【技術領域】,包括中空式的盒體,所述盒體的上表面為托架,在所述托架上設有若干通氣孔,在所述托架的中部設有與手心相對應的手心托,在所述手心托的表
- 一種單泵離心式紅細胞清除采集裝置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單泵離心式紅細胞清除采集裝置,目的在于解決目前現(xiàn)有的血細胞分離機上通常需要配備與抗凝液、血液的泵管系統(tǒng)相配合的兩臺蠕動泵,通過分別控制蠕動泵的速度比來實現(xiàn)抗凝液與血液之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或預防癌癥的藥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治療或預防癌癥的方法和藥物以及抗癌藥物篩選方法。 背景技術:人轉(zhuǎn)錄正輔因子4(PC4,也稱pl4、pl5、Subl的同源類似物等)是一種單鏈DNA結合蛋白,這種蛋白由127個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