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最新文章
- 通用便拆式血壓袖帶的制作方法
- 手術后康復用腹帶的制作方法
- 一次性直線切割吻合器的吻切驅動裝置制造方法
- 放置在病床上使用的四肢清創(chuàng)槽的制作方法
- 一種新型氣管切開插管導引管的制作方法
- 一種新型微型關節(jié)成像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 紅色諾卡氏菌細胞壁骨架在制備抗真菌感染的藥物中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 一種戒毒藥及其制備方法
- 盆底補片復合生物材料的制備方法及其產品的制作方法
- 含有二亞芐基醛醇的透明防汗劑粘質的制作方法
- 一種微米參鹿珍珠松花粉壯陽消疲補鈣奶液制備方法
- 一種用于外傷愈合的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 一種具有加熱功能的儲藥器的制造方法
- 能夠有效治療更年期綜合征的中成藥及中藥湯劑的制作方法
- 一種依那普利、紅花籽油納米乳抗高血壓藥物的制作方法
- 濕痱乳膏及其制備方法
- 一種鼻腔噴霧器的制造方法
- 含有濾紫外光體系的防光照化妝組合物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
- 一種肝癌細胞的抑制劑及其在抑制腫瘤生長方面的應用的制作方法
- 表鬼臼脂素糖苷的磷酸和磺酸酯的制備方法
光學斷層圖像攝像設備及其控制方法
專利名稱:光學斷層圖像攝像設備及其控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光學斷層圖像攝像設備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能夠獲取眼底的斷層圖像的光學相干斷層圖像攝像(OCT)裝置已經受到關注。受到關注的原因之ー是OCT裝置能夠實現(xiàn)對眼底的斷層結構的非侵入性及高分辨率的觀察。特別地,能夠進行高速和高靈敏度測量的SD-OCT (譜域)裝置在市場上占據主要地位。這些SD-OCT裝置通過設置眼底照相機或掃描激光檢眼鏡(SLO)而更加復雜。另ー方面,為了通過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檢測微小的腫瘤或其它異常,需要提高斷層圖像的圖像質量。作為用于實現(xiàn)高圖像質量的単元,公開了ー種用于使OCT光束跟隨眼球的移動的裝置(日本特表2004-512125)。在日本特表2004-512125所公開的發(fā)明中, OCT裝置設置有用于檢測眼球的移動的裝置。說明了裝置跟蹤眼底的視神經乳頭并實時控制跟蹤掃描器以便于獲取期望部位的斷層圖像。然而,存在眼球的各種移動,并且將移動分類如下作為快速和直線移動的微掃視;作為略微慢的移動的漂移;以及作為漂移期間發(fā)生的小振幅的快速振動的震顫。盡管移動的移動速度和頻率取決于個體,但是相對于具有l(wèi)OOym/sec的量級的速度的漂移,微掃視具有不能相比的幾mm/sec的量級的速度。微掃視的周期是每幾秒種一次或兩次的量級。漂移在不中斷的情況下持續(xù)移動。震顫是具有5μπι的幅度的小的移動,但具有IOOHz量級的周期。其中,在通過使用眼底圖像檢測眼球的移動時,微掃視有時在用于拍攝眼底圖像的時間內發(fā)生?;诎l(fā)生該現(xiàn)象時的眼底圖像來移動掃描器使得掃描器被移動至不期望的位置。因此,需要基于眼底圖像來檢測突然的眼部移動以防止這種情況。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標是在獲取斷層圖像時使測量光跟隨被檢體的移動的設備中適當?shù)貓?zhí)行測量光掃描。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標,根據本發(fā)明,提供了ー種攝像設備的控制方法,所述攝像設備在不同時間點獲取被檢眼的第一眼底圖像和第二眼底圖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取步驟,用于從所述第一眼底圖像提取多個特征圖像;從所述第二眼底圖像搜索所提取的多個特征圖像;以及判斷在所提取的多個特征圖像的位置關系和捜索到的多個特征圖像的位置關系之間是否存在空間變化。此外,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根據本發(fā)明,提供了ー種攝像設備,包括眼底圖像攝像部,用于在不同時間點獲取被檢眼的第一眼底圖像和第二眼底圖像;提取單元,用于從所述第一眼底圖像提取多個特征圖像;搜索單元,用于從所述第二眼底圖像搜索所提取的多個特征圖像;以及判斷単元,用于判斷在所提取的多個特征圖像的位置關系和捜索到的多個特征圖像的位置關系之間是否存在空間變化。
根據本發(fā)明,在獲取斷層圖像時實現(xiàn)適當?shù)膾呙杩刂啤Mㄟ^以下參考附圖對典型實施例的說明,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將變得明顯。
圖I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的光學斷層圖像攝像設備的光學系統(tǒng)結構的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的信號處理的流程圖。圖3A、3B和3C是分別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的模式匹配的圖。圖4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的信號處理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現(xiàn)在將根據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第一實施例之后將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中的攝像設備具有內部固視燈,使用SLO攝像部來獲取眼底圖像,從使用SLO攝像部所獲取的眼底圖像計算眼球的移動量,并在OCT攝像部上反映計算結果以獲取斷層圖像。OCT攝像部的結構圖I是本實施例中的攝像設備的光學系統(tǒng)結構的示意圖。低相干光源101用作光源。作為光源101,可以使用超發(fā)光二極管(SLD)光源或放大自發(fā)射(ASE)光源。針對低相干光,850nm及其附近和1050nm及其附近的波長用于拍攝眼底。在本實施例中,使用中心波長為 840nm 且半高寬(full-width at half-maximum)為 45nm 的 SLD 光源。從低相干光源101發(fā)射的低相干光經由光纖進入光纖耦合器102,并被分割成測量光(0CT光束)和參考光。盡管這里說明了使用光纖的干涉計的結構,但可以采用在空間光光學系統(tǒng)中使用分束器的結構。經由光纖103從光纖準直器104以平行光的形式發(fā)射測量光。所發(fā)射的測量光還經由OCT掃描器⑴105以及中繼透鏡106和107穿過OCT掃描器⑴108,穿過二色分束器109、掃描透鏡110、分色鏡111和目鏡112,從而照射被檢眼121。這里,作為OCT掃描器(X) 108和OCT掃描器(Y) 105,使用檢流計掃描器。在被檢眼121中的測量光被視網膜散射和反射,并且經由同一光路返回至光纖耦合器102作為返回光。將參考光從光纖耦合器102引導至光纖準直器113,并以平行光的形式發(fā)射參考光。所發(fā)射的參考光穿過色散補償玻璃114并被光路長度可變臺115上的參考鏡116反射。由參考鏡116反射的參考光經由同一光路返回至光纖I禹合器102。將返回的返回光和參考光在光纖稱合器102中合成為合成光,并將合成光引導至光纖準直器117。利用分光器將合成光轉換成各波長的強度信息,然后測量強度信息。光纖準直器117、光柵118、透鏡119和線傳感器120構成分光器。將線傳感器120所測量得到的各波長的強度信息傳送至PC 125,并將強度信息生成為被檢眼的斷層圖像。在OCT測量中,固視燈150用于穩(wěn)定固視。針對固視燈150,使用以矩陣方式配置的發(fā)光二極管(LED)。利用PC 125的控制根據期望拍攝的部位來改變所點亮的LED的位置。來自LED的光具有500nm的波長。從固視燈發(fā)射的光束經由透鏡151和二色鏡111來照射被檢眼121。二色鏡111設置在掃描透鏡110和目鏡112之間以將具有較短波長(500nm量級)的光與OCT光束和SLO光束(700nm以上)相分離。SLO攝像部的結構隨后說明用于獲取眼底圖像的 SLO攝像部的光學系統(tǒng)結構。作為激光光源130,可以使用半導體激光或SLD光源。要在光源中使用的波長不受限制,只要可以利用二色分束器109將其與OCT用的低相干光源101的波長分離即可。一般地,使用對眼底圖像的圖像質量優(yōu)選的700 IOOOnm的近紅外波長范圍。在本實施例中,使用具有使光能夠被分離的760nm的波長的半導體激光。從激光光源130發(fā)射的激光束(SL0光束)經由光纖131從光纖準直器132以平行光的形式發(fā)射,并經由環(huán)形鏡133和透鏡134被引導至SLO掃描器(Y) 135。激光束經由透鏡136和137穿過SLO掃描器(X) 138并由二色分束器109反射,以入射至作為目標的被檢眼121。二色分束器109用于透過OCT光束并反射SLO光束。與OCT攝像部相同,使用檢流計掃描器作為SLO攝像部的掃描器。入射在被檢眼121上的SLO光束照射被檢眼121的眼底。該光束由被檢眼121的眼底反射或散射,并經由同一光路返回至環(huán)形鏡133。將環(huán)形鏡133設置在與被檢眼121的瞳孔的位置共軛的位置處。在照射眼底的光束的背散射光中,穿過瞳孔的周圍的光被環(huán)形鏡133反射并通過透鏡139在光檢測元件140上形成圖像。光檢測元件140是例如雪崩光電ニ極管(APD)。基于光檢測元件140的強度信息來生成眼底的平面圖像。盡管在本實施例中使用用于通過利用具有光斑直徑的光束照射眼底并進行掃描來獲取眼底圖像的SL0,但可以采用使用線光束的線SLO(LSL)結構。PC 125不僅控制OCT掃描器、光路長度可變臺115、線傳感器120、SLO掃描器、光檢測元件140和固視燈150并獲取數(shù)據,還執(zhí)行信號處理和數(shù)據的獲取或存儲。信號處理以下參考圖2的流程圖說明信號處理。在本實施例中針對SLO攝像部和OCT攝像部具有相同幀頻的情況進行說明。SLO攝像部和OCT攝像部幾乎在同一時刻進行攝像?;趤碜許LO攝像部的眼底圖像來控制使用OCT攝像部拍攝斷層圖像的攝像位置。在步驟SI中,開始測量。在該狀態(tài)下,攝像設備已經啟動,并且將被檢眼121放置在測量位置處。另外,選擇用于使用OCT攝像部進行攝像的模式。該模式包括測量范圍、測量位置和重復次數(shù)。在本實施例中,通過給出用于對視網膜上的相同部位進行50次攝像的模式的例子來進行說明。在步驟S2中,針對眼底圖像和斷層圖像來執(zhí)行攝像前的攝像設備的調整。需要在拍攝斷層圖像之前執(zhí)行攝像設備和被檢眼的對準。在觀察SLO攝像部所獲取的眼底圖像的同吋,對被檢眼121和攝像設備(特別是光學系統(tǒng))之間的距離以及對掃描透鏡110的位置執(zhí)行調整,以使得眼底圖像清晰可見。隨后,移動固視燈的點亮位置以使得能夠測量期望區(qū)域。此外,調整光路長度可變臺115以包括用于使用OCT攝像部拍攝斷層圖像所需的范圍。在該步驟中,從SLO攝像部所獲取的眼底圖像提取多個特征區(qū)域,然后將特征區(qū)域存儲為模板。盡管這里針對提取4個區(qū)域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不限制區(qū)域的數(shù)量,只要提取了兩個以上的區(qū)域即可。如后所述,在與被分割成4個象限的眼底圖像執(zhí)行模式匹配的情況下,優(yōu)選從對角方向上相互相対的象限提取特征區(qū)域。為了在該狀態(tài)下較佳地檢測微掃視,更優(yōu)選從其它象限提取特征區(qū)域以使用三個以上的特征區(qū)域。盡管增大所提取的區(qū)域數(shù)增加了精確檢測諸如微掃視等的快速移動的可能性,但導致了計算時間的增加。在本發(fā)明中的PC 125的用作提取單元的區(qū)域中執(zhí)行提取特征圖像的上述步驟。這里,參考圖3A 3C說明特征區(qū)域的提取。假定眼底圖像具有600像素高和800像素寬的尺寸。利用掃描器進行的掃描從圖3A的左上方開始,并且每當掃描器在X軸上往復運動一次時將I軸移動一歩,以執(zhí)行直到右下方的測量。X軸在所謂的“快速掃描”方向上,以及I軸在所謂的“慢速掃描”方向上。作為第一眼底圖像的圖3A中的眼底圖像301包括乳頭302和血管303。以中心作為原點的X和y軸將所獲取的眼底圖像分割成4個象限、即第一至第四象限。另外,從各象限中提取特征區(qū)域,諸如從每個象限提取ー個特征區(qū)域等。盡管以血管的分支為例說明了特征區(qū)域,但特征當然可以是諸如乳頭等的任意其它特征。特征區(qū)域具有例如50X50像素的尺寸。第一至第四象限是分別由304 307表示的區(qū)域。將特征區(qū)域存儲為模板,然后處理進入步驟S3。在步驟S3中,判斷是否接通了攝像開關。如果接通了攝像開關,則處理進入步驟 S4以開始拍攝斷層圖像。否則,處理返回至步驟S2中的攝像前攝像設備的調整以執(zhí)行攝像前的調整和模板的提取。在步驟S4中,獲取眼底圖像和斷層圖像。首先,利用SLO攝像部獲取眼底圖像。SLO掃描器⑴138提供快速掃描以及SLO掃描器⑴135提供慢速掃描,由此獲取xy平面上的ニ維眼底圖像。假定眼底圖像在X方向上具有800像素,以及在y方向上具有600像素。另ー方面,利用OCT攝像部獲取斷層圖像。OCT掃描器(X) 108利用在x軸上往復運動來提供快速掃描,以及OCT掃描器(Y) 105在y軸上維持固定值。結果,獲取XZ平面上的ニ維斷層圖像。注意,通過一次攝像獲取1000行作為從分光器的輸出。在信號處理吋,以相對于波長相等的間隔進行分光器的輸出,因此進行轉換從而以具有相對于波數(shù)的相等間隔的方式輸出。隨后,執(zhí)行傅立葉變換。切出必要的部分以獲取Xz平面上的斷層圖像(在X方向上是1000像素,以及在z方向上是500像素)。在步驟S5中,針對多個模板執(zhí)行模式匹配。首先,在作為第二眼底圖像所獲取的眼底圖像和各象限的模板之間執(zhí)行模式匹配的處理。針對模式匹配,可以采用一般的方法,因此這里不說明其細節(jié)。作為各象限的匹配檢測區(qū)域的坐標,輸出區(qū)域的中心坐標Ui (t),yi⑴),其中,i是表示4個象限中的各象限的I 4的整數(shù),以及t是從提取出模板起的時間。以這種方式,通過模式匹配判斷是否存在與模板匹配的檢測區(qū)域,并檢測這些檢測區(qū)域的數(shù)量。如果不存在匹配區(qū)域,則輸出錯誤。在該處理中,如后所述,還可以通過判斷4個模板之間的距離或從對角線之間的角度計算得到的空間變化是否滿足預定條件(例如,判斷是否是預定值以上)來判斷匹配。在錯誤的情況下,例如,眼底圖像與任意模板不匹配或者與ー個模板不匹配。在本實施例中,將圖像與ー個以上模板不匹配的狀態(tài)考慮為錯誤。在本發(fā)明中,通過在PC 125中用作用于執(zhí)行捜索與上述特征圖像相對應的檢測區(qū)域、即搜索區(qū)域的步驟的搜索單元的區(qū)域來執(zhí)行上述檢測檢測區(qū)域的步驟。另外,可以顯示錯誤的發(fā)生以使得檢查者能夠利用警告顯示等來警告被檢者不移動。此外,優(yōu)選地從中心坐標相對于預定值的偏移來確定錯誤的發(fā)生,預定值例如是通過將特征區(qū)域的垂直方向上的像素數(shù)和水平方向上的像素數(shù)中的各像素數(shù)乘以預定縮放因數(shù)所獲得的像素數(shù)、或者通過將特征區(qū)域的垂直方向上的像素數(shù)和水平方向上的像素數(shù)中的各像素數(shù)加上預定像素數(shù)所獲得的像素數(shù)。
在步驟S6中,判斷是否存在匹配區(qū)域。如果存在匹配區(qū)域,則處理進入步驟S7。如果不存在匹配區(qū)域,則處理返回至步驟S4。如果存在匹配區(qū)域(圖3B),則基于第一眼底圖像和第二眼底圖像來執(zhí)行跟蹤操作。此外,如果不存在匹配區(qū)域(圖3C),則獲取第三眼底圖像,并基于第一和第三眼底圖像來執(zhí)行跟蹤操作。換句話說,如果不存在匹配區(qū)域,則第二眼底圖像不用于跟蹤操作。在因為眼部移動所以在眼底圖像中不存在與模板匹配的部分的情況下、在拍攝被提取為模板的特征區(qū)域期間發(fā)生微掃視的情況下、以及在閉眼的情況下,不存在匹配區(qū)域。在發(fā)生錯誤的圖像中,與該圖像同時獲取的斷層圖像同樣可能是不適當?shù)膱D像,因此該斷層圖像不包括在所獲取的圖像的數(shù)量中。換句話說,如果所計算得到的空間變化大于預定值,則丟棄與以下的眼底圖像同時獲取的斷層圖像獲取用于檢測與特征區(qū)域的匹配的檢測區(qū)域時的眼底圖像。具體地,具有大于預定值的空間變化的眼底圖像不用于跟蹤操作,但通過使用具有等于或小于預定值的空間變化的眼底圖像來執(zhí)行跟蹤操作。這里所述的空間變化與由圖像在存在包括所獲取的眼底圖像或斷層圖像的視網膜的空間內的配置的移動或歪斜而引起的變化相對應,換句話說,與特征圖像的各位置關系的空間變化相對應。通過本發(fā)明的PC 125中的用作丟棄單元的區(qū)域來執(zhí)行以上丟棄。此外,盡管基于所提取的特征圖像和捜索到的已經提取的特征圖像之間的位置關系來判斷是否存在空間變化,但通過PC 125中的用作判斷単元的區(qū)域來執(zhí)行該步驟。
在步驟S7中,檢測匹配坐標值之間的空間變化,并且通過使用以下數(shù)學表達式來計算變化的大小。作為被選擇為與特征區(qū)域匹配的區(qū)域的檢測區(qū)域之間的距離的變化和由通過將檢測區(qū)域連接成對所獲取的線段的交點所形成的角度(線段之間的角度)的變化來檢測空間變化。首先,將距離假定為各象限中的匹配檢測區(qū)域之間的距離。例如,通過以下數(shù)學表達式I表示象限i和象限j的匹配坐標值之間的距離FljCt) ニ— Xj(t)] + Iyi(I) - y}(t)]數(shù)學表達式 I在使用4個模板的情況下,由模板形成的四邊形的對角線的長度比四邊形的邊長。此外,獲取時間在Y方向上變化。因此,這里使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的對角線的r13(t)。當然,可以使用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的對角線,可以使用兩個對角線,并且可以使用距離上較長的對角線。一般地,在微掃視的情況下,可以使用任意一個對角線進行檢測。這里,通過以下數(shù)學表達式2來表示距離變化Ar13 (t) = r13(t)-r13(0)數(shù)學表達式 2隨后,通過以下數(shù)學表達式3來表示連接象限i和象限j中的匹配檢測區(qū)域的矢量a1}(t) - (X1 (t) — Xj (t), Y1 (I) — Jj.(t))數(shù)學表達式 3通過以下數(shù)學表達式4來表示分別連接第一和第三象限、第二和第四象限中的檢測區(qū)域的對角線之間的角度Θ 308 e(t) ニ cos-1數(shù)學表達式 4因此,通過以下數(shù)學表達式5來表示對角線之間的角度Θ的變化Δ Θ (t) = Θ ⑴-Θ (O)數(shù)學表達式 5在步驟S8中,將所檢測到的變化與閾值進行比較。如以下數(shù)學表達式6-1和6-2表示,針對距離和角度中的至少ー個來執(zhí)行與閾值的比較Ar13⑴く R13數(shù)學表達式6-1Δ Θ (t) ^ T 數(shù)學表達式 6-2如上所述,作為從多個檢測區(qū)域選擇的檢測區(qū)域之間的距離的變化或者連接所選擇的檢測區(qū)域的兩個線段之間的角度的變化來計算空間變化。此外,在該情況下,優(yōu)選多個特征區(qū)域是4個以上的區(qū)域、并且作為至少一對檢測區(qū)域之間的距離的變化來計算空間變化??蛇x地,優(yōu)選多個特征區(qū)域是4個以上的區(qū)域、并且作為連接眼底圖像中的對角方向上相互相対的檢測區(qū)域的兩個對角線之間的角度的變化來計算空間變化。這里參考圖3B說明了眼部漂移的情況。按第一至第四象限的順序由309 312表示匹配檢測區(qū)域。在漂移的情況下,眼底圖像整體平行移動或轉動移動。因此,匹配檢測區(qū)域之間的距離和對角線之間的角度不發(fā)生變化。在該情況下,處理進入步驟S 9。另一方面,說明了在如圖3C所示由虛線表示的區(qū)域313中發(fā)生微掃視的情況。血管看上去不自然 地延伸。在該狀態(tài)下,匹配坐標值之間的距離和兩個對角線之間的角度308與初始值不同,這不滿足數(shù)學表達式6-1和6-2。所比較的值例如是數(shù)學表達式I和4中的t = O時的值的百分之幾。如果不滿足該條件,則眼部已經移動至與第一象限304和第二象限305的匹配檢測區(qū)域的坐標不同的位置。因此,即使通過使用該眼底圖像來控制掃描器,也不能拍攝期望部位。處理返回至步驟S4以再次獲取眼底圖像來檢查眼部的位置。然而,只要通過使用第三象限306和第四象限307來計算移動量,就可能能夠獲取期望區(qū)域。具體地,如果特征圖像的空間變化滿足預定條件,在本實施例中即值等于或小于閾值的條件,則基于第一眼底圖像和第二眼底圖像來執(zhí)行跟蹤操作,其中針對第一眼底圖像和第二眼底圖像執(zhí)行上述匹配操作。否則,獲取本實施例中的其它眼底圖像、即第三眼底圖像,然后使用該眼底圖像來執(zhí)行跟蹤操作。在步驟S9中,控制OCT掃描器的掃描模式(掃描開始位置、掃描范圍等)來校正所獲取的斷層圖像。首先通過計算OCT掃描器的移動量來控制OCT掃描器。這里,假定為相對于4個檢測區(qū)域的重心的變化量。假定匹配模板的4個區(qū)域的重心是(xm(t),ym(t)),則通過以下數(shù)學表達式7來表示關系
「ハハm /.A、- fKi{t)+%(t)+^3Ct)+s4Ct} yi(t) + (Q +y3{l) +F4(t). ^ ^,n
LUUD/」JmWi ~ \^^4J1雙子衣込A (因此,通過以下數(shù)學表達式8來表示檢測區(qū)域相對于提取區(qū)域的移動量(Axm(t) , Aym(t)) = (xm (t) _xm (O) , ym (t) _ym (O))數(shù)學表達式 8在計算移動量之后,控制OC T掃描器。通過改變在X和y方向上的偏移量來控制OCT掃描器。換句話說,可以利用檢測區(qū)域相對于特征區(qū)域的移動量作為檢測區(qū)域的重心的移動來計算空間變化。 在步驟SlO中,判斷是否滿足結束條件。結束條件是完成拍攝所需圖像數(shù)(50張),或者在開始測量之后經過了預設預定時間(例如,2分鐘)、并且在該情況下輸出錯誤并結束處理。除非滿足結束條件,否則處理返回至步驟S4以執(zhí)行攝像。從步驟S4至步驟SlO的處理針對一次處理例如花費40 msec的量級。換句話說,只要能夠持續(xù)拍攝50張圖像,就花費2秒。在步驟Sll中,處理結束。在測量結束之后,被檢眼從檢查位置移開,然后,執(zhí)行后處理。在后處理中,檢查所獲取的斷層圖像并執(zhí)行疊加處理。可選地,根據需要,處理返回至步驟SI以不同模式執(zhí)行測量。以這種方式,可以通過基本實時地分析眼底圖像來檢測是否發(fā)生了微掃視。這防止掃描器移動至不期望位置。如上所述使掃描器跟蹤眼部移動,并且同時消除冗余的攝像,從而增大僅獲取所需數(shù)量的期望圖像的可能性。上述PC 125中的用作坐標值計算單元、空間變化計算單元和掃描控制単元的區(qū)域分別在上述眼底圖像中執(zhí)行以下操作各自與多個先前獲取的特征區(qū)域匹配的多個檢測區(qū)域的坐標值的計算,所計算得到的多個坐標值之間的空間變化的計算,以及為了利用斷層圖像攝像部拍攝被檢眼的斷層圖像所執(zhí)行的、基于該計算結果對測量光的掃描控制、即跟蹤操作。第二實施例
該部分僅說明與第一實施例的不同之處。與第一實施例的不同之處是假定相互獨立地執(zhí)行利用SLO攝像部進行的眼底圖像的攝像和利用OCT攝像部進行的斷層圖像的攝像。在以上攝像之間的攝像幀數(shù)不同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在不同時刻拍攝這些圖像來消除冗余。參考圖4的流程圖說明該情況下的信號處理。盡管在眼底圖像和斷層圖像的流程圖中部分使用共同的處理,但不意味著兩者之間的定時的一致。信號處理在步驟SI中,開始測量。在該狀態(tài)下,攝像設備已經啟動,并且將被檢眼放置在測
量位置。在步驟S2中,針對眼底圖像和斷層圖像執(zhí)行攝像前的攝像設備的調整。在該步驟中,提取4個模板。在步驟S3中,判斷是否接通了攝像開關。如果接通了攝像開關,則處理進入步驟Al以拍攝眼底圖像,或者進入步驟BI以拍攝斷層圖像。首先,說明了眼底圖像的攝像循環(huán)。假定眼底圖像的攝像每幀花費5毫秒。在步驟Al中,拍攝眼底圖像。利用SLO攝像部來獲取眼底圖像。SLO掃描器(X) 138提供快速掃描,以及SLO掃描器(Y) 135提供慢速掃描,由此獲取xy平面中的ニ維眼底圖像。結果,所獲取的圖像在X方向上具有800像素,以及在y方向上具有600像素。在步驟A2中,在眼底圖像和模板之間執(zhí)行匹配評價。如果不存在與模板匹配的區(qū)域,則輸出錯誤。在步驟A3中,判斷是否存在匹配區(qū)域。如果作為匹配評價的結果不存在匹配區(qū)域,則處理進入步驟A6。此時,不控制OCT掃描器。因此,將當前值直接作為移動量輸出。如果存在匹配區(qū)域,則處理進入步驟A4。在步驟A4中,檢測空間變化。根據數(shù)學表達式2和5從匹配檢測區(qū)域檢測空間變化。在步驟A5中,將所檢測到的空間變化與閾值進行比較。然后評價是否滿足數(shù)學表達式6-1和6-2。在步驟A6中,計算移動量。如果空間變化等于或小于閾值,則基于數(shù)學表達式8來計算移動量。如果空間變化大于閾值,則在不改變當前值的情況下將當前值作為移動量輸出。
隨后,說明斷層圖像的攝像循環(huán)。假定利用OCT攝像部的攝像每幀花費25毫秒。在步驟BI中,控制OCT掃描器。通過參考步驟A6中的移動量的計算結果來控制OCT掃描器。在OCT掃描器的控制中,改變X和y方向上的偏移。在X方向上獲取1000行的數(shù)據的情況下,每200行更新控制。在步驟B2中,移動OCT掃描器(準確地說,改變角度)。將OCT掃描器在x方向上
移動一歩。 在步驟B3中,獲取線數(shù)據。在步驟B4中,判斷是否成功獲取了斷層圖像。 如果完成所有行的數(shù)據的獲取,則處理進入步驟S10。此時,所獲取的斷層圖像在X方向上具有1000像素,以及在Z方向上具有500像素。除非已完成獲取,否則處理返回至步驟BI。在步驟SlO中,判斷是否完成期望數(shù)量的圖像的獲取。除非已完成期望數(shù)量的圖像的獲取,否則處理返回至用于拍攝眼底圖像的步驟Al。另ー方面,處理返回至用于拍攝斷層圖像的步驟BI。如果各圖像的攝像完成或者如果測量時間超過指定時間,則執(zhí)行結束處理。在步驟Sll中,處理結束。通過如上所述基本實時地分析眼底圖像,可以防止掃描器移動至不期望的位置。此外,只要SLO攝像部比OCT攝像部獲取到斷層圖像充分早地獲取到眼底圖像,就可以實現(xiàn)更精細的掃描器控制。其它實施例此外,可以通過執(zhí)行以下處理來實現(xiàn)本發(fā)明。具體地,經由網絡或各種存儲介質中的任意介質將用于實現(xiàn)上述實施例的功能的軟件(程序)供給至系統(tǒng)或設備,然后系統(tǒng)或設備的計算機(或CPU、MPU等)讀出并執(zhí)行程序。盡管已經參考典型實施例說明了本發(fā)明,但是應該理解,本發(fā)明不限于所公開的典型實施例。所附權利要求書的范圍符合最寬的解釋,以包含所有這類修改、等同結構和功倉^:。
權利要求
1.ー種攝像設備的控制方法,所述攝像設備在不同時間點獲取被檢眼的第一眼底圖像和第二眼底圖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提取步驟,用于從所述第一眼底圖像提取多個特征圖像; 從所述第二眼底圖像搜索所提取的多個特征圖像;以及 判斷在所提取的多個特征圖像的位置關系和捜索到的多個特征圖像的位置關系之間是否存在空間變化。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攝像設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以下步驟在所述空間變化滿足預定條件的情況下,基于所述第一眼底圖像和所述第二眼底圖像來執(zhí)行跟蹤操作。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攝像設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以下步驟 在所述空間變化不滿足所述預定條件的情況下,獲取所述被檢眼的第三眼底圖像;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眼底圖像和所述第三眼底圖像來執(zhí)行跟蹤操作。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攝像設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步驟包括在所述第一眼底圖像中的三個以上部位提取多個特征圖像。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攝像設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以下步驟作為從捜索到的多個特征圖像中選擇的特征圖像之間的距離的變化或連接搜索到的多個特征圖像的兩個線段之間的角度的變化來計算所述空間變化。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攝像設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取步驟包括在所述第一眼底圖像的4個以上部位提取多個特征圖像;以及 作為搜索到的特征圖像中的至少ー對特征圖像之間的距離的變化來計算所述空間變化。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攝像設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多個特征圖像存在于4個以上部位,并且作為連接如下的多個特征圖像的兩個對角線之間的角度的變化來計算所述空間變化該多個特征圖像是已搜索到的、在眼底圖像中在對角方向上相互相対的多個特征圖像。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攝像設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干,以搜索到的特征圖像相對于提取出的特征圖像的移動量作為搜索到的特征圖像的重心的移動來計算所述空間變化。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攝像設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以下步驟控制在獲取所述被檢眼的斷層圖像時所使用的、利用測量光掃描所述被檢眼的掃描模式。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攝像設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計算出的空間變化大于預定值,則丟棄與獲取以下特征圖像時的眼底圖像同時地獲取到的斷層圖像該特征圖像是通過捜索與所提取的特征圖像的匹配來獲取的。
11.ー種攝像設備,包括 眼底圖像攝像部,用于在不同時間點獲取被檢眼的第一眼底圖像和第二眼底圖像; 提取單元,用于從所述第一眼底圖像提取多個特征圖像; 搜索單元,用于從所述第二眼底圖像搜索所提取的多個特征圖像;以及 判斷単元,用于判斷在所提取的多個特征圖像的位置關系和捜索到的多個特征圖像的位置關系之間是否存在空間變化。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攝像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掃描控制単元,其中,在所述空間變化滿足預定條件的情況下,所述掃描控制單元基于所述第一眼底圖像和所述第二眼底圖像來執(zhí)行跟蹤操作。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攝像設備,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空間變化不滿足所述預定條件的情況下,所述眼底圖像攝像部獲取所述被檢眼的第三眼底圖像;以及 所述掃描控制單元基于所述第一眼底圖像和所述第三眼底圖像來執(zhí)行跟蹤操作。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光學斷層圖像攝像設備及其控制方法。具有跟蹤功能的光學斷層圖像攝像設備能夠在獲取斷層圖像時適當?shù)乜刂茠呙?。根據本發(fā)明的光學斷層圖像攝像設備包括用于拍攝被檢眼的眼底圖像的眼底圖像攝像部和用于拍攝被檢眼的斷層圖像的斷層圖像攝像部。光學斷層圖像攝像設備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計算與眼底圖像中多個預先獲取的特征區(qū)域匹配的坐標值;計算多個坐標值之間的空間變化;以及利用用于基于計算結果獲取斷層圖像的斷層圖像攝像部控制測量光的掃描。
文檔編號A61B3/14GK102670170SQ201210064119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3月10日
發(fā)明者末平信人, 牧平朋之 申請人:佳能株式會社
產品知識
行業(yè)新聞
- 新型氣管切開套管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前端開口為斜面并有側孔的新型氣管切開套管,解決了現(xiàn)有氣管切開套管使用時容易出現(xiàn)通氣不暢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包括內設管芯的管體,管體的后端套固有固定翼、前端套固有氣囊;管體內置有與氣囊相通的
- 專利名稱:一種膽香鼻炎片的制備方法及應用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中藥制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膽香鼻炎片的制備方法及應用。背景技術:膽香鼻炎片記載于衛(wèi)生部標準WS3-B-0914-91,由豬膽汁膏15g、廣藿香560g、白芷560g、
- 專利名稱:女子健胸儀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保健設備,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適于婦女使用,集物理治療與藥物治療為一體的健胸儀。為此,本實用新型中的創(chuàng)作人鑒于上述不足,并借助于多年從事相關行業(yè)的經驗,再加以潛心研究與開發(fā),終得出本
- 專利名稱:衛(wèi)生安全褲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房事用衛(wèi)生安全用具,特別是一種在房事時使用的可有效避孕且可防止疾病傳染的衛(wèi)生安全褲。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解決方案是,它由設置有穿入口(用于套穿在人體上)的褲體構成,其特
- 專利名稱:作為 gsk-3 抑制劑的螺環(huán)狀氨基喹諾酮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提供了治療GSK-3介導的疾病的化合物、組合物和方法。本發(fā)明提供的化合物為作為GSK-3抑制劑的螺環(huán)狀氨基喹諾酮。糖原合成酶激酶(GSK-幻是一種絲氨酸蘇氨酸蛋白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膿皰瘡的油劑藥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制劑,即一種治療膿皰瘡的油劑藥物。背景技術:膿皰瘡是由化膿性球菌引起的一種化膿性皮膚病,俗稱“黃水瘡”。多發(fā)于夏秋季節(jié),以兒童多見。該病的癥狀表現(xiàn)為初起為點狀紅斑或小丘
- 一種用于手指傷口包扎的異形敷貼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手指傷口包扎的異形敷貼,其特征在于:該異形敷貼采用符合手指的指環(huán)部位生理結構的異形結構,所述異形結構如下:異形敷貼包括基層,基層包括呈矩形的基層本體以及從基層本體的右
- 專利名稱:一種注射用維生素c凍干粉針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注射用維生素C凍干粉針及其制備方法,屬于醫(yī)藥技術領域。背景技術:維生素C又名抗壞血酸,是一種水溶維生素。主要用于防治壞血病和各種急慢性傳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輔助治療,大劑量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本發(fā)明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淫羊藿∶牡蠣15-25∶1-1.5,優(yōu)選比例為淫羊藿∶牡蠣
- 專利名稱:輸液加溫裝置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屬于醫(yī)療用具技術領域,具體地講是ー種輸液加溫裝置。背景技術:護理人員在給病人進行輸液吋,由于液體溫度要低于人體溫度,病人會產生冰涼不適的感覺,特別是在冬天更為嚴重,給病人増加了痛苦。發(fā)明內
- 專利名稱:一種修復型護手霜的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修復型護手霜的制備方法。背景技術:雙手,不僅是人毛細血管和神經末梢最致密的部分,也是我們從事工作最多,活動最頻繁的部分。我們生活中大部分工作都由雙手來完成,比如洗碗、拖地,做家務,
- 中藥過濾喂藥器的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中藥過濾喂藥器,包括液汁腔,其中,液汁腔上部設置有下藥口,下藥口上連接有攪拌腔,攪拌腔側面上設置有供藥管,供藥管上連接有供藥腔;攪拌腔內設置有攪拌軸;攪拌軸上設置有攪拌葉;攪拌腔底部設置
- 可調式霧化吸入器的制造方法【專利摘要】一種可調式霧化吸入器,包括罐體、罐芯及罐蓋,罐體的上端開口,罐蓋蓋在罐體上端的開口處,罐芯的上端與罐蓋固為一體,在罐芯上設置有氣道,在罐蓋上設有與罐芯上的氣道相通的通氣槽,在通氣槽的中部設置有支撐柱,支
- 一種病床床尾擋板裝置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病床床尾擋板裝置,在病床擋板主體內固定安裝鋼架和轉軸,在轉軸上固定篷布,篷布邊緣內植入LED冷光燈和篷布卡扣,在鋼架上固定連接有環(huán)抱卡鎖,在病床擋板主體一側內安裝有電池和開關;當需要
- 一種臥床患者護理床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臥床患者護理床,涉及醫(yī)學設備領域,包括床面和床支架,床支架由支架面和支撐腳組成,床面由腿部床面、臀部床面和背部床面組成,臀部床面的一端與腿部床面通過鉸鏈活動連接,另一端與背部床面通
- 專利名稱:環(huán)肽殺真菌劑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半合成環(huán)肽化合物,其用作殺真菌劑和抗寄生物劑,并且其具有提高的穩(wěn)定性和水溶性。具體地說,本發(fā)明涉及環(huán)肽心形海膽蛋白(echinocandin)類衍生物;治療真菌和寄生物感染的方法,以及該方
- 專利名稱:中草藥生發(fā)敷巾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屬于人體外用藥物的給藥技術,具體說的是用來治療脫發(fā)、少發(fā)等疾病的外用中草藥生發(fā)敷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它包括具有生發(fā)功效的中草藥,和能夠填裝具有生發(fā)功效的中草藥的袋體,而所說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萎縮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用藥品,特別是一種治療萎縮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治療難點有二,難點之一病情遷延,難以根治。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往往在服藥期間癥狀可減輕或者緩解,
- 專利名稱:扶正抗腦瘤沖劑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中藥,尤其是一種扶正抗腦瘤沖劑。目前,現(xiàn)有的治療腦瘤的藥物,患者使用后病灶縮小率、有效率均不高。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病灶縮小率、有效率高,治療腦瘤效果比現(xiàn)有藥物顯著的抗腦瘤沖劑。本發(fā)
- 專利名稱:電子痔瘡治療儀上的探針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痔瘡治療儀上的治療探針。目前國產電子痔瘡治療儀大都仿制美國ULTROID機,由主機、手機等組成,如廣東汕頭一州公司產的WD-1型電子痔瘡治療機。治療時、醫(yī)生一只手扶肛窺,
- 專利名稱:治療麻疹的藥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麻疹的藥物。背景技術:麻疹是由麻疹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發(fā)生于嬰幼兒,臨床以發(fā)熱及成批出現(xiàn)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征。具有較強的傳染性,以冬春季為多見,常呈流行性